媒体聚焦

上海交通大学着力建设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

——打造青年创客的“魔法学校” 形成汇聚人才的创新磁场

《上海科技报》报道,机器人、无人机、IT和智能制造等多个专业实验室,7*24小时大门随时敞开;“设备图书馆”、“掌上实验室”、“口袋仪器”等齐全便捷的工具租借,树莓派Sockai开发板等设备尽在SI online线上租借系统,专业老师提供咨询指导,预约加工服务,还有先进的“3D打印云平台”,为创意实现保驾护航;与世界500强企业合力打造企业课程,技术大牛们讲解行业前沿,并可挑战企业创新项目;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创客,在思想碰撞中激发灵感,享受创意变为现实的欣喜。这里就是中美青年创客的“魔法学校”,汇聚人才的创新磁场——上海交通大学着力打造的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



  2017年中美元首北京会晤期间,双方就“在两国设立若干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达成重要共识。中美两国政府高度重视两国青年在创新创业领域的交流合作。设立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是落实两国元首共识的重要举措,中心的建立将有效推动中美两国青年创客的深入交流。 

  教育部于2017年12月遴选出首批18所中国高校和机构设立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创客交流中心将统筹中美高校、企业、智库、社区等多方力量,在创客导师、课程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上海交通大学以创新创业教育的显著优势和国际化合作的丰富经验顺利入围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挂牌单位,并于2018年5月24日揭牌。 

  整合资源优势,强化创新国际交流。上海交通大学是一所有强烈创新创业基因的学校,始终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自1999年开始,学校就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并积极探索构建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模式。2002年,被列为教育部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007年,启动并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09年,成为上海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0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创业学院。2016年入选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大批校友活跃在创新创业和创投领域,根据腾讯开放平台“城市&高校创业排行榜”,上海交大位列“创业者最多的top10院校”榜单前三位。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具有丰富的中美国际产学合作经验,与MIT、PSU等34所美国高水平高校开展交流交换、科研等各类合作,与密西根大学合作办学,成为中美国际合作办学的典范;2017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新工科人才培养国际论坛,与美国知名高校及企业深入探讨工程教育及校企互动。上海交通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及中美交流合作方面的显著优势和成功经验,为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建设思路,构建完善顶层设计。为保证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各项工作的切实落地,上海交通大学依托学生创新中心作为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的具体筹建和日常运营单位,通过营造环境,汇聚资源,形成磁力,吸引中美学校、企业、社会团体、创客、投资人、孵化器、众筹平台、媒体等广泛参与,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集聚和流动,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帮助更多中美青年创客孵化创新梦想。为此,上海交通大学统筹各学院学科优势提供支撑,通过整合域内创新创业资源,打造“一核两翼三区四纵”的创新支撑体系,增强区域辐射力,扩大国际影响力;联合国际交流处等学校机构力量,与多家跨国企业携手,围绕创意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帮助青年创客们了解产业概貌和最新动向,培养学生产业化、国际化视野;通过与合作大学、合作企业共同开设创新类课程、培训项目,共建实践类课程项目等举措,促进青年面向未来的创新融合;通过组织中美创新主题峰会、特色主题交流展示活动、关键技术的合作攻关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交流,为青年创客们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未来,上海交通大学还将搭建中美创客交流展示的网络平台,发布中美创客最新动态,发布创客项目,分享成功经验,利用网络优势整合分散的创新力量,并将构建完整的“教育-实训-实践-孵化”的创业成长链,建立完善的创新孵化体系,帮助青年创客实现创新项目成果应用和产业化推广。

杨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