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上海交大:打造青年创客的“魔法学校”

光明网报道,机器人、无人机、IT和智能制造等多个专业实验室,7*24小时大门随时敞开;“设备图书馆”、“掌上实验室”、“口袋仪器”等齐全便捷的工具租借……拥有“魔法装备”的青年创客们在此碰撞思想,激发灵感,享受创意变为现实的欣喜。这里就是上海交通大学着力打造的“魔法学校”——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

2017年12月,教育部遴选出首批18所中国高校和机构设立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之一,上海交大作为首批单位入围并于2018年5月24日揭牌。

24小时开放平台成中美青年创客首选

创意灵感往往转瞬即逝,这里的创新能力训练平台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开放服务,只为保护青年创客们的创新激情。如今,平台已成为深受中美青年创客们喜爱的创新首选之地。

无人机实验室的“集思空间”是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第一间对外开放运行的创新能力训练平台,在上海交大青年创客圈子中可谓无人不知。开放之初就吸引了40多支科技社团申请入驻,不少社团更是长期固定驻扎其中。同样享有盛名的还有机器人能力训练平台,为青年创客们提供机器人相关的课程知识、硬件平台、科技竞赛和技能训练,培育有潜力的机器人项目。在忙碌了一天的学习和工作后,这两个空间仿佛具有一股“魔力”,吸引着青年创客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让白天寂静的场所顿时变得热火朝天。无论是单打独斗的个人创意实现,还是组团作战的攻坚克难,青年创客们都能在这里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舞台。

四个专业实验室,两个交叉学科创新平台,目前,以各实验室为依托的创新能力训练平台已经开始为青年创客提供各类、场地服务、设备支持、课程培训和服务支撑。根据数据显示,自开放来平均每天588人次进入各训练平台。随着后期不断完善,上海交通大学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将为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NEM1_20180529_C0222832504_A1599456

创客中心场景之一

像图书馆借书一样借设备,把掌上实验室带着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青年创客来讲,各类工具设备常常是横亘在梦想实现道路上的一大障碍,而种类繁多的设备和元器件,购买复杂,耗资不少,但使用次数却未必多。

“设备图书馆真正为青年创客们扫除了创新路上的设备障碍,使青年创客们再也不用为找寻设备发愁。”中美创客交流中心征集了青年创客们需求多,使用频率高的设备和元器件,建设了设备借用中心。“中心”不仅提供常用的五金工具,还有任意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等电子元器件,更有树莓派开发板、SoC开发板等各类“掌上实验室”、“口袋仪器”设备。

“像在图书馆借书一样,方便快捷的借用各类常用设备和元器件,真正实现掌上实验室随身带着走。”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5月2日设备借用中心上线以来,短短20多天时间已经累计发生设备出借280多人次,预计后续借用人数将会有大幅度提升。

NEM1_20180529_C0222832504_A1599457

设备图书馆

国际合作为创意的迸发提供舞台

丰富多样的国际合作为青年创客提供世界级舞台。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不断拓展中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与美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互动,不断吸引多行业、多领域的美国知名企业参与中心建设,并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方式。

目前,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已经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展开不同形式的合作。企业公开课、专题讲座、大数据训练营、讲座、训练营、AI讲堂等活动,中心与企业合作组织的活动提供了产业前沿信息和最新技术,深受青年创客的欢迎。随着合作的持续深入,自去年至今,中心与企业联合申报选修课及公开课11门;与企业联合申请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共同建设联合开放创新创业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并发布企业创新项目,鼓励青年创客们参与企业创新实践。

通过培育创客精神,上海交通大学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已经初显成效。青年创客们先后荣获了第38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大赛大学组冠军、RoboCup 2017小型足球机器人冠军、IDC Robocon2017国际机器人设计竞赛亚军以及RoboCup 2018世界杯中国赛的冠亚军等。曾获得第38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的许俊义说:“中心的氛围就是给我们这批喜欢做东西的人准备的,有想法可以随时动手。这里就像磁场一样,让人进来就不想离开。”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继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之后,又一国际化的创新创业交流平台,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未来将搭建网络平台,发布创客项目,分享成功经验,构建完整的“教育-实训-实践-孵化”的创业成长链,建立完善的创新孵化体系,帮助青年创客实现创新项目成果应用和产业化推广。

曹继军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