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钱学森精神的时代价值

  钱学森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科技界和全社会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以“爱国、奉献、求真、创新”为标志的钱学森精神是钱学森科学人生的真实写照与集中体现。当前,全社会正在掀起一股学习和践行中国梦的热潮,深入揭示钱学森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钱学森精神的价值意蕴,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践行并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根基,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支柱。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国情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根据体制论和阶段论的原理,提出的重大时代命题,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理论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通过对钱学森精神进行体系建构与价值解构,深入提炼其思想内涵,可以发现,钱学森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钱学森精神具有规范性,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精神品格的最高标准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奉献祖国是科技工作者崇高的道德规范;求真务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和真谛,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最具有价值的核心内容;创新是科学的生命和灵魂,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钱学森人生历程不同凡响,科学成就举世瞩目,学术思想博大精深,精神风范卓尔不群,其根本动因集中体现为“爱国”、“奉献”、“求真”、“创新”四个人格维度。作为已经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规范表述,钱学森精神具有鲜明的示范效应,成为展示先进、引领风尚、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社会符号。钱学森在我国科技界享有崇高威望,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人生追求的理想参照和规范坐标。说他是“科技界的一面旗帜”,意义即在此。

  钱学森精神具有标志性,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价值内涵

  一方面,钱学森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创新精神则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爱国主义与创新精神在个体身上的集合,定将产生强大精神力量,创造出难以估量的智力成就。

  另一方面,钱学森精神还是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无私奉献的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是哲学意义上的“量智”与“性智”在认识论层面的有机结合,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等具有重要标本价值。钱学森精神应当成为并已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钱学森具有典型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性践行者

  模范人物是社会的精神标杆,他们因人格之高尚、事迹之先进,成为凝聚社会成员精神共识与价值认同的社会符号。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先进派生先进是文明传承、价值引领、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作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至今唯一获得者,钱学森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他不仅是我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3]钱学森始终心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知,坚守着一位领袖型科学家高度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无论在科技界还是全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社会象征意义和导向功能。中国科技精英群体中的“钱学森现象”为以榜样塑造和先进性教育为主要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切切实实的参照。

  钱学森精神具有思想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来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应“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爱国”、“奉献”是钱学森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交集部分,而“求真”、“创新”则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可以说,钱学森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对钱学森精神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广度的拓展与深度的凝练,大力宣传、弘扬钱学森精神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能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11年11月14日,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人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参观“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事迹展览时指出,钱学森同志的事迹是一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12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对钱学森图书馆建成开馆的批示》中指出,要“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学生,努力学习钱学森同志爱党爱国的政治品格、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评价和指示,是对钱学森科学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钱学森精神的高度赞扬。

  以“爱国、奉献、求真、创新”为标志的钱学森精神,体现了钱学森对国家、对事业、对科学、对时代深沉的爱,是钱学森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广大科教工作者和全体中国人民永远学习和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钱学森精神的形成机理与钱学森的成功路径一脉相承、息息相关。这种关联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在祖国召唤的时候挺身而出;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成就辉煌。爱国是一种情怀,奉献是一种精神,求真是一种品格,创新是一种意识。有了这种情怀、这种精神、这种品格和这种意识,自然能成就一番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个模范人物层出不穷、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的时代,钱学森因其思想境界至为崇高、人格情操至为高尚、职业作风至为端方、事业成就至为卓著,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行业模范”概念,成为令人景仰的“社会模范”,从而具有社会角色的现实可示范性。经过社会的检视与时代的检验,钱学森精神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我们国家具有极高公信力和美誉度的“公共精神产品”,无疑能够激发广大社会成员见贤自省、望贤思齐的情思,使他们得到精神的澡雪、灵魂的触动和人格的提升。

  全社会应该不断加强对钱学森人生事迹、道德情操和科学品格的宣传和教育,让各行各业的人们走近钱学森,了解钱学森,尊崇钱学森。例如,以钱学森诞辰和逝世纪念日或其人生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为契机,充分利用媒体视听资源,广泛开展钱学森精神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钱学森生前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开展钱学森纪念设施建设,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建设目标,对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成才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成立钱学森研究基地,开展钱学森精神综合研究和研讨,以使研究成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等,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学习与教育相结合,研究与宣传相结合,充分发挥钱学森精神的教育意义及其社会价值。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程中,回顾钱学森光辉灿烂的科学人生和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深入揭示钱学森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时代价值,让钱学森精神在全社会不断发扬光大,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高山仰止,风范长存。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百年难遇的杰出科学家,钱学森的崇高精神必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而持久的理论定力。

来源:求是理论网 2013.09.27

汪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