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无需搭架爬蔓省空间费用 “早熟”7到10天

扁豆“站着”长大 肉多口感更好

交大历时13年培育出扁豆新品系,种植密度达原先5倍

  缠绕草本植物居然能够直立生长。人称“扁豆教授”的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武天龙,昨天首次对外展示历时13年培育出的扁豆新品系。它们能像大豆一样挺起 “腰杆”、“站着”长大,种植密度达原先的5倍左右,还能与水稻、豌豆、莴苣等套种兼收。目前,新品种在南汇等地试种面积达1300亩,亩产4000公斤,比常规品种每亩减支30%、增产10%、增收上千元。

  记者了解到,国际上对扁豆研究较深入的国家是日本、印度和美国,但相对于其它豆科作物的研究还很不充分。迄今,我国还没有专门研究扁豆的育种科研机构,也没有经过改良的优良扁豆品种和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扁豆科研尚处在初级阶段,落后于生产发展。武天龙教授表示,目前农业扁豆品种退化较严重,比如豆荚小、抗逆性差。通常,种扁豆都是搭架爬蔓,而武天龙教授发明了直立化栽培技术,省去了搭架工序和费用。他们在扁豆生长的幼苗期便开始调控,适时去除“心叶”,让植株高度达40厘米时从长茎叶转为结豆子。由此,扁豆的栽培空间也大大节省。本来,一亩可种550株扁豆,如今种植密度超过了3000株。有意思的是,这种直立型扁豆经过8代以上的人工选育,在保证食用品质的前提下,形成了“早熟”的优良性状,成熟期比本地扁豆早7到10天,让豆农能先一步卖出“时鲜货”,增加一份收益。

  据悉,交大农生学院已研发出“交大青扁豆1号”、“交大翠绿扁”和“交大红扁豆2号”、“艳红扁”等多个品种系列。其中的早熟新品种“艳红扁”,相比当地老品种,荚皮厚度增加了29.3%,宽度增加25.2%,长度增加19.7%。不但荚重肉多口感好,还花红荚红,色泽鲜艳。同时,这种扁豆花期较长,夏季也生长旺盛。它们在上海都市蔬菜公园试种表现良好,显出观赏、食用的双重价值,深受市民喜爱。

  新品扁豆还具有与其他作物“和谐共处”的特点。本地农户都知道,一般一年到头只种一季水稻,水稻收获后,为不让土地闲置,再种些绿肥作物。而“扁豆教授”改革搭架种扁豆的传统方式后,发明了扁豆和水稻二季生产的兼种技法。只要采用类似技术,扁豆和豌豆、莴苣也可在同一块土地上生长,不影响彼此产量,实现错季收获。目前,上海交大、上海红刚扁豆专业合作社、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已组成“科研—生产—推广”体系,共促扁豆新品扩大产业化,更早更多地送上百姓餐桌。

来源:解放日报 2011.7.13  06版

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