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市九医院王忠:三年收到百余封感谢信,如今又获得了新“战利品”

同事们笑言,王忠从不肯收患者的任何礼品礼金,锦旗与感谢信或许是唯一的“战利品”。他却不以为然,“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个手术,一丝不苟缝好一针一线,这不就够了吗?”  

这几日,申城的气温又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攀升了。晚间10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外科病房大楼七楼内,泌尿外科主任王忠终于脱下了口罩与无菌服,从手术室中走出来。虽然室内有空调,但他依旧如同在烈日下工作,汗水浸透了领口。“小器官不等于小手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定得仔细。”他腼腆一笑。   

去年7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曾在接到读者来电后多次走访九院泌尿外科,采写了通讯《3年,他收到100多封手写感谢信》,详细报道了王忠的感人事迹。一年过去了,科室走廊上的感谢信只增不减,王忠与其团队依旧在一台台平凡的手术中仔细耕耘,只为让被疾病缠身的患者早日回归平凡的健康生活。近日,他荣获第二届“仁心医者•上海市仁心医师奖”提名奖,“我的目标不会变,就是希望能治好更多患者。”   

王忠(最右)团队仔细讨论患者的病情。

失去双腿的19岁男孩终于重获自尊

王忠的朋友圈里,有一位特殊的患者朋友小鹏。今年4月,这名年仅19岁的残疾男孩坐在轮椅上,叩开了王忠办公室的门。“第一次见面他对我们的触动就很大,一是因为失去双腿,二是他眼神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   

原来,小鹏是名自幼残疾的孤儿,在郑州市福利院长大。去年初,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在上海找到了一份工作,可是由于长期依靠尿袋生活,对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小鹏的脊椎先天发育不良,且在骶尾部有一个肿瘤。小时候就此做了多次手术,肿瘤虽然切除了,但造成了严重后果:双腿截肢,同时还伤害到了脊椎神经。近20年来,他不仅大小便失禁,还有严重的肾脏积水,若是发生感染,恐将危及生命。”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姚海军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虽然我们之前没有类似的手术基础,但做了初步检查后,王主任就拍板说,一定要给小鹏做手术。”  

失去双腿的小鹏用他的坚强打动了医务人员。

在一床难求的泌尿外科,甚至连走廊上的加床都需排队等候数日。王忠团队想尽办法,终于为小鹏争取到了病床。手术方案在一次次反复会诊中确定,王忠考虑为其进行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手术。   

骶神经刺激器又称膀胱起搏器,主要可使患者的排尿排便功能障碍症状得到控制。“虽然他的尿道口一直溢尿,但其实膀胱内已经容纳了将近660毫升的尿液,远远超过正常人膀胱350至500毫升的储尿量。”王忠说,若是长期处于过度充盈的状态,过度拉伸的膀胱会同时造成炎症性损伤及物理性损伤,对原本就有失禁症状的患者更是雪上加霜。   

手术中,王忠学生、泌尿外科主任医师蔡志康带领团队反复确认电极植入点的位置。然而,比手术更难的是如何进行起搏器频率的调试,让其真正发挥效用。蔡志康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刚做完手术时,大家都很困惑:为何手术看似成功,但小鹏的功能却没有恢复?”   

整整一个月,王忠所有的闲暇时刻几乎都用来思考这个问题。它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即通过电流刺激连续地施加于特定的骶神经,只要能找到适合小鹏本身神经信号频率的电流,问题或许就能迎刃而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数十次的尝试后,小鹏终于可以自主控制大小便了,肾积水问题也得到了缓解。如今,顺利出院的小鹏回归了工作。王忠说,看到年轻患者的健康与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慰藉。“他的切身痛苦我们无法体会,但他的坚韧让我们有了为他放手一搏的信心。”   

做腹腔内“定时炸弹”的排雷工

医生这份职业,总是压力与动力并存。“无影灯下与病魔的比赛,我们要尽力跑赢”,王忠用这句话勉励科室同仁,也作为自勉。就在不久前的医师节当日,王忠便带领科室同仁们再次赢得一场较量。   

6月26日中午12时,泌尿外科联合普外科、手术麻醉科、放射科、血库等多学科,为一场巨大腹膜后畸胎瘤切除手术严阵以待。患者小凌是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上个月刚刚收到了公务员录取喜讯,然而入职体检却让她惊出了一身冷汗:体内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   

这一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在温州当地医院检查后,疑诊为巨大肾上腺肿瘤、肾肿瘤或粘液性脂肪肉瘤等,可医生们也无法确认小凌的病情。为了进一步诊治和当地医生的推荐下,小凌的父母带着她找到了王忠。   

“她的肿瘤体积达到19厘米x16厘米x13厘米,与周围组织与脏器的关系也很紧密。经过我们的检查,判断其为罕见的腹膜后巨大囊性畸胎瘤。”王忠解释,肿瘤占去了小凌近一半的腹腔空间,但因没有肿痛感,所以发现得不够及时。肿瘤扣贴于十二指肠和下腔静脉,肾动静脉则紧倚在肿瘤下方,错综复杂的肿瘤血管网也构成了难以逾越的屏障。“如果把它比作定时炸弹,无疑需要排雷工同时具备智慧和胆识。”   

据悉,下腔静脉是人体静脉血液回流的主干线,术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出血或肠道损伤,“虽然难度高,但抓准精细二字,我们觉得,总有一线希望。”王忠说,多学科团队提出了“保护肝脏、肾脏,保留肾上腺,精准切除肿瘤,勿损伤十二指肠和下腔静脉,避免联合脏器切除”的目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就此打响了。   

由于操作空间小,在肿瘤游离过程中,下腔静脉出现了1厘米的破损。“我们快速将破损静脉壁修补,避免了大量出血,同时果断选择进行肿瘤减张。”如今回忆起来,普外科主任李幼生也是心有余悸。幸运的是,减轻张力为手术赢得了足够空间,镊子与剪刀在主刀医生们的操纵之下,不能存在任何一丝晃动。最终,肿瘤与肾动静脉、十二指肠、下腔静脉、肾上腺逐一分离。长达4小时的手术中,患者输血量仅200余毫升,在缝合完最后一步后,手术室爆发出一声欢呼。   

仅四五天后,重获健康的小凌就顺利出院了。她的父母送来一面锦旗,王忠的办公室内,便又悬挂上了一份来自患者的感激。同事们笑言,王忠主任从不肯收患者的任何礼品礼金,锦旗与感谢信或许是唯一的“战利品”。他却不以为然,“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个手术,一丝不苟缝好一针一线,这不就够了吗?”  

小凌的家属向医生团队(正中为王忠)送来锦旗。

来源:上观新闻 2017.07.06  

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