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上海交大曹其新:学一学期,能让机器人跳舞、泡茶
澎湃新闻网
【编者按】
“老师好”这句学生每天都说、老师每天都听的话,承载着平凡而又深厚的师生情。
在第33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澎湃新闻推出“老师好”专题,讲述五位大学教师的故事,他们是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是言传身教的好老师,也是人民教师中的普通一员。
新学期伊始,他们将向学生展示一个更多元、更广阔的世界。
没有专业基础的本科生,认真学习一学期,就能让机器人跳舞、爬楼梯,甚至泡茶。
在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曹其新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脑与机器人》广受学生欢迎。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机器人技术近几年发展很快,他都来不及给这门课编写正式教材,只能不断更新讲课用的PPT,而为了及时更新授课内容,他总要在第一时间去购买新产品,“各种新设备都要经常自己买来试试,并融入到教学和研究过程中。”
![]() |
曹其新指导学生操控机器人。 |
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机器人选修课
作为通识教育课程,曹其新的《脑与机器人》对选修的学生没有专业限制,这从一开始便吸引了很多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甚至不乏文科生。
![]() |
上海交大学生正在给机器人编程。 |
除了上课,曹其新希望学生们能够亲自接触并操作机器人,而不仅仅是像听讲座那样。但是,学校通识课程是没有专门实验室的,他便借用自己所在的机器人研究所的资源,将几台机器人提供给选修课的学生做实验。
9月6日,在位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和动力工程学院的智能机器人研究室内,一名研究生正在通过编写好的电脑程序来操控一台高约60厘米的人型实验机器人。
![]() |
在曹其新指导下,他的学生向机器人发出跳舞的指令。 |
“这台机器人是实验机器人,是我们在2010年前后买的10台法国NAO机器人之一,技术也有点老了,主要是用来给学生做实验。”曹其新说,在学习机器人技术时,也经常会有学生遇到类似的一些问题,主要是编程有难度,就需要不断研究改进。这两年,已经有不少技术更新更先进的机器人诞生。
在教学过程中,曹其新的研究思路也得到不断开拓,并从工业基层转向服务基层,又转向医疗基层,相继开发出更多类型的机器人。他曾先后开发了月球漫游车、中型足球机器人(交龙)、管道检测机器人、助行机器人和迎宾机器人等全自主移动机器人,并率领学生在日本大阪举行的1998NHK国际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市长奖,连续三年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上获得了Robocup足球机器人中型组2对2的项目冠军。同时,还连续三年作为国内唯一被选中参赛队参加了世界杯Robocup机器人大赛。
来源:澎湃新闻网 2017.09.10
-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