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 交大智慧
上海交大李剑教授在《中国法学》发表论文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李剑教授在法学专业期刊《中国法学》(2025年第3期)上发表论文《反垄断法中的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
文章指出,作为我国竞争法最早规定的限制竞争行为类型之一,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缺少理论关注,含义也并不清晰。然而,实务中却出现了相当数量的案件。通过梳理与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案件不仅缺少对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的整体性理解,在具体要件的把握上也有明显欠缺,导致法条适用宽泛、行为类型边界模糊。由于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的独特性,难以进行制度与实践的比较和借鉴,需要从现实与理论两个层面来予以回应。在现实层面,应将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限缩于捆绑,从而减少法条适用上的体系性冲突;在理论层面,现代反垄断法从当然违法原则向合理原则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消解了行为形式的价值。应将竞争效果和行为形式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确定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的反垄断法意义。
《中国法学》是中国法学会主管、主办的法学学术期刊(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自2012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以来,连续13年考核保持“优秀”等次;连续三届获得“全国百强报刊奖”;连续五届获得国家期刊奖(或提名奖),是法学期刊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刊物;在知网和北大法宝等各类评价体系中,影响因子和被引指数长期稳居全国法学期刊排名榜首;多篇文章或得到中央领导批示,或得到省部级以上奖项,或被纳入立法规划,被誉为中国法学界最具影响、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
【作者简介】
李剑,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创新与规制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竞争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领域为竞争法、市场规制法、平台治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30余篇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