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 交大智慧
上海交大心理学院袁逖飞教授与合作者在无创电刺激调控大脑功能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年02月16日
责任编辑:纪晓恬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T2394535、T2394533)等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袁逖飞研究员、徐纪文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刘泉影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蔚鹏飞研究员等展开合作,在无创电刺激特异性调控大脑功能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脑刺激响应规律:频率特异性和状态依赖性(Frequency-specific and state-dependent neural responses to brain stimulation)”为题,于2025年1月20日发表于《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
图 前额叶tACS调控颅内神经振荡活动
神经调控(脑刺激)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物理场调节大脑内的电信号传递与加工过程,并产生持续效果,已成为临床精神疾病非药物治疗的主流方案。然而,无创电刺激对大脑深部区域的调控效果尚不清晰,是制约临床神经调控技术发展与精准化应用的重要瓶颈。研究团队通过构建无创电刺激结合同步采集颅内神经电生理信号的研究体系,解析了大脑深部区域对外界物理场的响应模式;计算了在前额叶皮层等区域施加无创交变电刺激(tACS)时的皮层电场仿真模型;揭示了大脑在接受传递外界物理场刺激过程中的特异性滤波模式。本研究首次证明无创电刺激可以精准调节大脑深部区域功能,为发展老年痴呆、抑郁症等脑疾病的临床精准诊疗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25-02892-7
心理学院
心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