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 交大智慧

附属仁济医院叶霜团队最新研究为抗MDA5阳性皮肌炎治疗再添重要证据

近日,呼吸病学领域权威期刊《欧洲呼吸杂志》(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影响因子IF:17.0)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叶霜教授团队领衔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ofacitinib versus calcineurin inhibitor in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secondary to anti-MDA5-positive dermatomyositis: a multi-centre cohort study》。

图片1.png

该研究显示托法替布作为初始免疫抑制方案对抗MDA5阳性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MDA5+DM-ILD)患者的1年无肺移植生存的获益显著高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该成果为这一高风险、难治性风湿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循证证据,有望进一步改写指南并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抗MDA5阳性皮肌炎是一种好发于东亚人群的特殊类型皮肌炎,因常并发快速进展性间质性肺病(RP-ILD)且对常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疗效欠佳,发病后半年内死亡率曾高达50%左右,是最具挑战性的风湿病之一。仁济医院风湿科团队多年来深耕于本病的诊治,近年于NEJM、Nature Communications、ARD、A&R、Chest等国际知名期刊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前期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一项单中心探索性研究(pilot-study),提示托法替布联合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早期MDA5+DM-ILD患者可显著改善疾病预后,该开创式成果在2019年发表于NEJM杂志。202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CHEST)联合发布的系统性免疫性风湿病相关ILD权威指南中,已将JAK抑制剂有条件推荐为肌炎相关ILD的一线选择或二线选择。

为进一步确证该发现,本项真实世界研究纳入了2014年4月至2023年1月期间来自国内五个三甲综合性医院的新诊断、初发的MDA5+DM-ILD的成年患者,对比了托法替布(TOF)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作为MDA5+DM-ILD的初始免疫抑制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疗效终点为1年内无肺移植生存率。研究应用了基于倾向性评分的逆概率加权(IPTW)方法校正了与生存结局相关的混杂偏倚,以期达到模拟RCT的效果。

图片2.png

原始数据显示,在符合入排标准的队列中,TOF组(n=290)和CNI组(n=225)分别有94名(32.4%)和105名(46.7%)患者在1年内死亡或接受肺移植。经IPTW校正后,TOF组患者1年内无肺移植生存率显著高于CNI组(log-rank P=0.013)。在IPTW数据集中进行的多变量Cox分析显示,TOF组对比CNI组患者的1年内死亡风险降低了28%。多种敏感性分析与主分析结果一致。亚组分析显示年龄<60岁、非RP-ILD、基线氧合指数≥300mmHg的人群更可能从TOF治疗中获益。机会性感染是最主要的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两组间发生率大致相当(42.4% vs. 45.3%)。

本研究将为推动该疾病治疗学迈向靶向时代,进一步改写临床指南并最终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力的循证依据。仁济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吴万龙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风湿科主任叶霜教授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罗群、韩茜,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吴华香,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孙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万伟国、薛愉等合作团队的大力支持。此外,研究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科委、上海免疫治疗研究所和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等多项课题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3/13993003.01488-2024

附属仁济医院
附属仁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