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 交大智慧

上海交大媒传学院助理教授张连珊在健康传播领域国际顶刊连续发文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张连珊聚焦虚假健康信息接触与社交媒体知识效应研究,作为第一作者分别于2024年1月和4月在健康传播学领域国际顶刊《Health Communication》与《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上发表学术论文。

图片1.png

论文摘要

随着社交媒体的渗透,人们逐渐从主动搜索新闻资讯转向相对被动地等待媒体推送的信息获取模式,进而形成了“新闻找到我”(news-finds-me)感知,即个体相信自己无须主动寻找新闻就可以在日常的社交媒体使用中保持消息灵通。然而,这种被动、依赖社交圈和被“推荐”的信息接触方式是否会影响公众的健康素养习得?针对这一疑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究了“新闻找到我”感知和COVID-19错误认知之间的关联和底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闻找到我”感知正向预测COVID-19错误认知。与此同时,信息回避在“新闻找到我”感知和COVID-19错误认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此外,认知需求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即相较于更倾向于进行深入思考、认知需求较高的人群而言,“新闻找到我”感知对信息回避和COVID-19错误认知的助推作用在认知需求较低的个体中更为明显。研究发现有助于理解“新闻找到我”感知及其在健康传播语境中的后效影响,并为算法操纵时代的虚假信息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简介

《Health Communication》于1989年创刊,是国外第一本健康传播学领域的学术期刊。期刊主要关注医护从业人员、卫生机构、患者和公众之间的健康传播议题,被广泛认可为健康传播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之一。

图片2.png

论文摘要

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获取健康知识,包括生育健康知识的重要平台。然而,由于社交媒体平台的高交互性和高选择性媒体环境,人们对于具体哪些社交媒体参与行为有助于掌握生育健康知识,以及通过何种方式产生影响,尚不明确。本文基于认知中介模型,探究了五种不同社交媒体参与行为在知识获取方面的表现。通过对1000名来自中国农村和城市地区育龄女性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媒介内容的精细化处理在社交媒体使用和生育健康知识习得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趣的是,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转发与生育健康相关的信息与人们的主观知识呈正相关,但却与客观知识呈负相关。这表明,研究对象在评估自己所掌握的生育健康知识方面存在不准确的认知,即“知识幻觉”(illusion of knowing)现象。多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浏览生育健康信息和一对一的私下分享在促进人们的媒介信息精细化处理方面起到积极效用,且这一“认知催化”作用对于那些本不倾向于深入思考的低认知需求人群中更为显著。研究发现丰富了社交媒体信息传播行为和知识习得之间的理论探讨,对社交媒体语境下的健康传播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简介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于1996年创刊,致力于推动全球范围内健康信息传播的学术交流与实践应用,涵盖技术与公共卫生发展、健康促进政策与伦理,以及健康传播原理的应用等议题,被广泛认可为健康传播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之一。

作者简介

图片3.png

张连珊,媒体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健康风险传播、智能传播与媒介效果研究。

媒体与传播学院
媒体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