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 交大智慧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朱军副教授在《法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近日,凯原法学院副教授朱军在《法学研究》(2023年第6期)发表学术论文《劳动关系认定的理论澄清与规范建构》。
文章指出,揭示个别劳动关系认定的指导思想“为资方劳动丧失自主经营的可能”并以此为分析主线,可使诸多争议迎刃而解。从属性理论层面,人格、经济和组织三大从属性统合于劳动从属性。劳动从属性的本质是资方通过指令管理使劳动者丧失自主经营的可能,与劳动者人格无关。经济从属性应被区分为“生存依赖性”和“为资方劳动”两种类型,两者实则为劳动从属性必然导致的双重经济结果,均不必且不宜作为核心标准。“受指令约束”和“为资方劳动”的组织从属性可分别归入其他两大属性而无独立必要。应以此为指导构建劳动关系认定由主观到客观标准的规范。劳资通过合意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但法官应谨遵事实优先原则,以劳动从属性为客观核心标准审查实际履行为断。立足于指导思想,法官须甄选和评价所有涉及和保障指令管理的因素综合认定劳动关系。工作时间在所有管理因素中权重最高,其他约束工作履行的因素均围绕和服务于高效支配利用劳动力时间展开。
《法学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律学术双月刊。该刊坚持学术性、理论性的办刊宗旨,着重于探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致力于反映我国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学术水平。该刊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法学类顶级期刊等荣誉称号。
朱军,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劳动法学会理事,受聘担任苏州劳动法庭特聘专家。研究领域为劳动法、德国劳动法等。曾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期间获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博士全额奖学金。在国内法学核心期刊发表过一系列以“案例研究+规范教义”为学术风格的文章,在《清华法学》《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入选“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获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交通大学第三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上海交通大学烛光奖二等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