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 交大智慧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江浦平助理教授与合作者在《Management Science》发表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江浦平助理教授与合作者 Lingxiu Dong;Fasheng Xu 于2023年3月在国际顶级期刊 《Management Science》上发表学术论文“Impact of Traceability Technology Adoption in Food Supply Chain Networks”(2023, Vol.69 (3), p. 1518-1535)。

【论文摘要】

可追溯性技术在食品供应链网络中的影响

食品供应链由于其层级多,不透明,农产品存储时间短等特点,长期以来,当食品污染事件发生时,由于难以快速追溯污染源,往往采取大规模召回销毁的处理方式。既造成大量的食物浪费,又会给供应链乃至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提高食品供应链中的可追溯性一直是产业界持续减少污染风险和食品浪费的努力的重要部分。最近的技术进步,如区块链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创新零售商在其供应链中推广食品可追溯性系统。然而,可追溯性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供应链参与者的经济动机、食品的安全性,以及大规模销毁造成的食物浪费缺少量化的评估。  

为了理解这些问题,我们建立了一个具有多个源头供应商(第3层)单个中间商(第2层)和单个零售商(第1层)的三层供应链经济学模型,用以研究可追溯性技术如何影响供应链成员的经济动机,以及其潜在的好处是否以及如何得以实现。

我们发现,可追溯性存在两种相互对抗的效应。一方面,可追溯性可以精确定位污染来源,保证未被污染的食品免于处置,由此为每个供应链成员带来收入增长(纯可追溯性效应),但是先前危机处理中大规模召回销毁的这种“连坐”惩罚的消失,也让供应链参与者对污染风险的承受力得到提高,从而下游买家对于通过提高进货价格来激励上游供应商控制污染风险的动机受到削弱,进而使供应链的每一层都容易受到其下游买家通过策略性地降低购买价格的剥削(策略性定价效应)。

令人惊讶的是,纯可追溯性效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克服策略性定价效应的负面影响而最终导致供应链的某些成员(甚至是第1层零售商)在部署可追溯性系统后面临更高的局部污染风险和更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该现象,我们发现,当第2层中间商的策略性定价权力被消除或削弱时,零售商总是从可追溯性中受益;在具有大量第3层供应商的网络中,所有供应链成员也都从可追溯性中受益;更重要的是,如果规定供应链参与者不可在部署可追溯性系统后调整价格(即完全消除策略性定价效应),则供应链成员的收益都会提升,且食品的污染风险会下降。

该研究对产业界的启示是:为获得可追溯性带来的经济效益并提升食品安全性,单纯部署追溯系统可能是不够的,需要依照供应链的结构配套采用可以实现共赢的交易行为准则。

江.png

【作者简介】

江浦平,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助理教授。

2022年博士毕业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Olin商学院,获得运营管理学博士学位。

研究兴趣:收益管理,算法设计,信息与风险管理

学科建设与科研办公室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