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 交大智慧

上海交大媒传学院甘雨梅助理教授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发表论文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甘雨梅助理教授在《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年第1期)发表学术论文《远程媒介化抚育中的“脚手架”、身体及物质性——以留守儿童与打工父母的视频通话研究为例》,并入选该期刊封面推荐文章。

1.png

全球人口流动背景下,“远程家庭”已然成为一种新型社会图景,许多流动的打工父母不得不与孩子异地而居。此种情况下,父母怎样与他们留守的小孩沟通?远程抚育又如何进行?对此,该研究以创新的录像民族志为方法,深入探索父母使用视频通话技术进行“媒介化抚育”的实践和路径。作者深入四川和贵州的部分农村地区,录制了大量的影像资料。基于两年的录像田野和细致的录像分析,研究展现了远程媒介化抚育是“远程代际合作”过程,祖辈以“脚手架”角色参与其中;国内外既有文献在谈论媒介为抚育赋权之时,多把媒介化抚育描述成一种“父母—子女”的关系。然而,本研究通过对视频通话的分析,发现远程媒介化抚育往往是一个三者传播(three-party communication),是一个“远程代际合作育儿”过程,是“父母—祖辈—儿童”与“媒介”的互动和互构(如图所示)。

2.png

图:远程媒介化抚育中的代际关系格局(甘雨梅,2023,第95页)

文章还结合语音音律(prosodic analysis)以及对远程传播中“物”的分析,指出媒介化抚育参与者需要调动“具身”特征、调动“物”的“示能”(affordances)来构建远程亲密关系。本文将远程媒介化抚育中的具身性概念化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媒介示能所能提供的具身体验,其二是行动者在使用媒介时候的具身交互。这两者在理解媒介与身体关系相互依存过程中必不可分。该文为理解中国劳动力流动所带来的远程抚育与新媒介之间的相互构建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传播学中有关媒介、身体和物质性的探讨提供了创新方法论范式参考。

3.jpg

甘雨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中美富布莱特学者(2019)、上海市浦江人才(2022)。研究方向聚焦于数字底层、人机交互、青少年儿童与智能媒体。研究成果发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写作》,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Discourse Studies, 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等权威核心中英文刊物上。

论文链接远程媒介化抚育中的“脚手架”、身体及物质性——以留守儿童与打工父母的视频通话研究为例

文科建设处(智库中心)成果办公室
文科建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