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 交大智慧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江明与国际合作者研究“中国高考录取机制改革对学生志愿填报策略和录取结果的影响”获发表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江明副教授与密西根大学陈岩教授、悉尼大学Onur Kesten教授合作在国际顶尖综合性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Chinese College Admissions Reforms Through A Natural Experiment”的论文,旨在研究中国高考录取机制改革对学生志愿填报策略和录取结果的影响。江明副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江明PNAS截图1.png

高校招生每年都影响着全球数百万学生的教育和就业,如何切实有效地推进高考录取机制改革一直以来受到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激烈争论。文章采用了中国某县2008年和2009年的高考招生数据(匿名),通过对自然实验的实证分析,对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这两种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机制进行了评估。

研究主要应用了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进行分析:学生参加高考的年份由出生时间随机决定,经检验,在不同年份间学生的人口特征分布是类似的;且该县录取机制改革只针对第一批本科高校,而第二批和第三批保持不变,故可将不同年份中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录取数据进行对比。

论文的研究结果发现,平行志愿机制降低了学生志愿填报的风险。与顺序志愿机制相比,学生们认为平行志愿机制为优先志愿被拒提供了退路,因此他们一方面更倾向于在第一志愿上奋力一搏,尝试申请更好的学校;另一方面也会在志愿上填报更多的学校,以便为自己提供充足的保障。平行志愿机制减轻了志愿填报失误带来的恶果,使得考生更愿意遵循个人意愿申请心仪的学校。尽管考生被第一志愿录取的比例降低,但他与分数线低于其成绩的优先志愿失之交臂的概率也显著降低。此外,论文的分析结论还表明,平行志愿机制提升了高校录取结果的公平性;也就是说,学生的考分高低和录取学校的优劣倒置的情况在平行志愿下更不容易发生。

在前人的研究中,尽管平行志愿机制的优势已在理论层面上得到充分证明,但其实证检验大多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的,因此本文章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通过更真实的实证数据验证了录取机制设计的理论结果。这篇文章不仅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高考改革的经验,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了平行志愿机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成效,还用自然实验数据检验了关于高校录取机制理论研究的正确性,为后续的研究推进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实证基础。

江明.gif

江明副教授,2009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同时获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士学位(双学位),2015年获得美国密西根大学信息学博士学位,同年加入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包括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市场设计等,目前已在PNAS、M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论文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11/23/2009282117 

学科建设与科研办公室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