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模范力量]喻乐康:深耕34载,带动中国塔机技术全面升级换代

校友风采

喻乐康,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1986届本科校友,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建筑起重机械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从事塔式起重机技术34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等荣誉,带领团队突破超高强钢桁架结构设计、大型塔机设计及控制、智能柔性制造等行业技术难题。在专业领域修订国家标准2项,以第一著作人出版专著《塔式起重机安全技术》,发表论文18篇,获得专利授权8项。

01_副本.jpg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喻乐康在专业领域工作岗位上一直孜孜不倦、矢志不渝,从事塔式起重机技术34年,带动中国塔机技术全面升级换代。和许许多多从事塔机研发的技术人员一样,喻乐康也是中国塔机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之一。中国的塔机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了漫长的跟随史。从蹒跚学步,到自主创新;从技术引进,到中国本土化;从进口替代,到走出国门,一路奋起直追。尤其最近这几年突飞猛进,走过了国外三十年走过的路。

技术研发 填补空白

02_副本.jpg

喻乐康所在的中联重科,制造塔机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时代。以科研院所为前身,因此中联重科在国内一直具有研发的先天优势。但在国际上,十多年前的中国工程机械技术,一直在国际主流外徘徊。

喻乐康带领团队在塔式起重机械领域多年深耕细作,突破超高强钢桁架结构设计、大型塔机设计及控制、智能柔性制造等行业技术难题,打破国外品牌垄断,引领国内大型塔机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喻乐康牵头成立了“超大型塔式起重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组,借助科技创新,迎难而上,实现了产业升级。

全球主跨距最大的三塔二跨悬索桥中国马鞍山长江大桥工程,要求起重机在23.7米的幅度将220吨的模块提升200米,当时市场上还没有一款塔机能够满足此施工要求。中联重科用9个月的时间研发推出了D5200-240塔式起重机,填补了这一技术空白,创造了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多项“第一”。这种超短的交付期在超大型塔机制造史上绝无仅有,这受益于中联重科在塔机方面多年的科研积淀。而后在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的工程建设中,由于D5200超强的起重能力,大桥设计方案得以改进,直接节约投资7.2亿元。这些重大项目和创新背后,都有喻乐康的探索和付出。喻乐康说,他的成长史是和中联重科密不可分的。

自主创新 放眼全球

为了追求更高的技术水准,中联重科将眼光放到了全球塔机市场,整合全球资源为其所用。在喻乐康看来,自主创新并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更需要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是在全球环境下的创新。

03_副本.jpg

2011年,中联重科与德国JOST起重机有限公司签署技术转让协议,买断国际社会公认的塔机高端专家德国JOST平头塔系列产品的全套技术。平头JOST化的塔机具备部件更少、受力明确、安装快捷、便于检修及运输等提高效率的特点,其先进的结构设计使得塔机应力集中更低,安全耐用。

引进JOST项目后,喻乐康和团队开展了一系列JOST技术国产化的工作,并对塔身结构全面改进。中大塔塔身主攻榫头式标准节,中小塔塔身采用螺栓式。榫头式结构具有突出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在我国木工行业拥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尤其为明清时期皇宫建设广泛运用。而榫头式标准节具有“四向同性”的特点,使其结构更稳定,风阻更小,安装更高效。

2018年,中联重科成功收购全球领先的动臂塔机制造企业德国Wilbert。德国威尔伯特有80余年发展历史,其生产的高端塔机欧洲市场占有率第一,中联重科由此正式宣告高起点踏入欧洲高端塔机市场。

创造标准 实现引领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确立标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不变信条。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输出“中国标准”一直都被视为最高追求。

2019年,喻乐康和团队共同研发的LH3350-120动臂塔机,是全球最大吨位的内爬动臂塔机,具备高性能、高效率、智能化、更安全、易管理等特点。性能强劲创世界之最,其起重力矩3350吨米,最大起重量120吨,相当于能同时吊起17头成年大象。它在国内以及全球超高层地标性建筑以及各种重点工程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创造的魅力。

作为中联重科塔机技术工作的“掌门人”,喻乐康对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有着自己的理解:“行业技术每一天都在进步,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话语权。”他说,“过去,我们国家有什么装备,工程施工方案就用什么装备;现在,工程需要什么塔机装备,我们就研发什么装备。只要市场有需求,我们就有研发能力!”

喻乐康深耕行业34载,致力于塔式起重机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他带领团队突破了超大型塔机的关键技术,推动了中国塔机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走出了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并从“跟随式创新”升级为“引领式创新”,进一步赢得产业发展上的主导权和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

来源:湘工e家、中联重科等

谢婧 胡聿琳
校友总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