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张寿德:走不出我的母亲河
— 校友风采张寿德(1984— ),青海省湟中县人,2012年获上海交大药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后就职于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2016年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2017年自华东理工大学辞职,回归桑梓,引进到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17年获得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拔尖人才称号。现为上海交通大学青海校友会会长。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西周典籍中记载的《白云歌》被称为“河湟第一诗”。诗中描述的河湟地区的风景,碧空悠悠,白云无尽,山川纵横,正是张寿德记忆中的故乡。
西纳河畔一少年
他的家,在清澈的西纳河畔。从家到学校,弯过山路,傍着河道,山清水秀,六里路的行程,年少的张寿德走过很多遍。那时的他,凝望过河水流向的远方,也许是省城西宁,也许是其他不知名的城市。关于远方的消息,都来自父亲。父亲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算是村里的高学历,高中生。做了几年会计,恰好有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的机会,就去念了专科,学的地质。那些年国家着力于矿产资源开发,地质队整天忙着在野外勘探,父亲很久才回一次家。但是每次回家,还是保持着读书人的习惯,吃完饭就上炕看书,张寿德和哥哥姐姐也就拿着书看,父亲不放下书,他们也不敢放下书,看不进去,就假装看。如果说父亲培养了他们对书和知识的敬畏,那么母亲则深深影响了孩子们的做人处世。母亲勤劳能干,待人慷慨,常常教导孩子们,好的东西要用来招待别人,对人要大方,经常要想着别人。常年生活在母亲身边,耳濡目染,张寿德也养成了慷慨大方的性格,因此,在班里的人缘都特别好,总是做班长,也让他更加学会承担责任。
说起读书的经历,张寿德说留给他的印象就是开心。他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念的乡镇学校——那时就连中考也不能择校进县中,于是就直升镇上的高中。他总是考第一名,学习上没有压力。成绩这么好,不是因为刻苦——他也不属于苦读的孩子,而是课堂效率特别高,学习基本在课堂内解决,所以回忆起很多人视为难关的高中阶段,也觉得是一段愉快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都是只有初中学历的民办老师,而初中和高中老师,最多不过是中专中师学历。有时候老师也做不出题目,就拿着题目跟他讨论。或许这样的“探究”和“教学相长”,正培养了他的思考能力。
十八岁出门远行
和谐的亲情,融洽的同窗之谊,平等的师生关系,给了少年张寿德轻松愉快的心境;而西纳河的清风流水,莽莽山川的绿树红花,河湟谷地的明月星辰,则予以他明媚美好的故乡记忆。当他十八岁那年独自远行奔赴大学时,心中有对远方的向往,也有对故乡的眷念。曾经想过大学毕业以后就回青海工作,不过就在大二那年,遇见博士生在拍毕业照,他也被吸引,立下志愿考博。两年后,他如愿考上交大药学院,硕博连读,在交大学习的五年时间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他说,在交大的五年不仅学习了知识,更明晰了人生的方向——因为交大,他对钱学森有了更多了解,买了关于钱学森的各种书,老一辈科学家为了研制两弹一星而艰苦奋斗的故事就发生在青海金银滩草原上,他们为了国家命运而艰苦创业的精神成为他的精神源泉。“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也成为他人生旅途的指南针。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时在东大门盛宣怀雕像前
博士毕业时,他也考虑过回青海,但是因为青海的目标单位面试日与博士论文预答辩日冲突,只能放弃。后来,他成为华东理工大学的一名老师。他觉得自己还需要在专业方向上进一步拓展,于是申请去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是世界排名前十的医学院,每年负责评审、颁发诺贝尔生物奖和医学奖。在瑞典的两年里,原本专业方向偏药物化学的他,为了能在生物医学方向的实验室站稳脚跟,刻苦攻读,焚膏继晷,终于在两年后圆满完成科研任务。回忆起那一段经历,张寿德至今仍记得,有一个晚上,做实验太晚,半夜12点才从实验室出来,哪知深夜里公交会停开,而这时也无法返回实验室,因为实验大楼夜晚是能出不能进的,他只能徒步三个小时走回住处,睡两个小时,又出发去实验室工作。在那徒步雪地的夜里,他想起家人,想起故乡,想起西纳河潺潺的流水,想起青藏高原的蓝天白云,想起在交大期间读钱学森传记时的感动,想起两弹一星的元勋如何用青春甚至生命在自己的故乡写下的英雄篇章……他激励自己坚持下去,也进一步坚定了学成后回归故园的决心。
难忘故乡的云
在瑞典期间,一天,张寿德在网上浏览新闻时看到青海省两会期间公布的政府留言板,于是给省委书记留言板留言:“本人为一名正在国外求学的青海籍学子,一直想回家乡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但是苦于找不到回家乡的机会,目前各省份都有引才的政策,不知道我们省是否会出台相关政策。”没想到这一条留言还真被省领导重视,转给了青海省人才办,人才办与张寿德联系,最后根据专业和意向,张寿德决定入职青海大学,在那里,他将在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用新的技术,前沿的方法去研究中草药、藏药,推动民族医药的发展。
他的决定,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也得到了爱人的支持。他的爱人也来自青海,在华东师大念研究生时与张寿德相识相恋。作为同样心系故土的青海儿女,她理解丈夫的选择。而张寿德的前东家华东理工大学,由于与青海大学是对口支援的关系,尽管也想挽留张寿德,最终还是给予了支持。
原本,作为青海的引进人才,按照政策张寿德是可以不迁户口入职,但是向来爽性的他,觉得既然回去,就把一家的户口一起迁回去。那天,他去派出所迁户口,派出所民警说:“你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把户口从上海迁出的,而且是迁回青海建设故乡,我向你表示敬意。”
而在张寿德看来,回归故乡是自然而然的事,他说:如果考出去的大学生都不回来,那谁来建设故乡?如果人才都集聚在少数城市,那更多的地方谁来建设?上海不缺人才,家乡很需要人才,我当然要回去。
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交大学子的使命
回青三年多,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搭建平台、组建团队、培养人才、潜心研究,已经从藏药中发现治疗肺动脉高压和结核病的两种有效成分,正在进一步研究中,期待能够用自己的研究带来传统医药的现代转型。他还热心为青海招揽人才,希望更多的青海学子回报桑梓。与青海省人才办一起去高校宣讲,帮助有志扎根西部的学子参与科研,组织支援青海的交大学友团聚……就像一团火,他尽力地放出光亮、温暖他人。
在农田里指导农民种植中药材
对自己研究的藏药藏波罗花进行人工种植研究,一家人都来帮忙
2020年10月,交大青海校友会成立,张寿德被推举为青海校友会会长。青海校友会的交大校友,虽然人数不多,但大多是满怀报国热忱,选调到青海基层的优秀学子,或者立志回报桑梓的青海学子,他们都将用青春和生命续写钱学森学长在青海写下的报国故事,是交大精神的传承者。
上海交通大学青海校友会成立仪式
爱国荣校,饮水思源,无论走出了多远,张寿德都不曾忘记哺育过自己的母亲河。
湟水悠悠,不负初心,张寿德和更多的交大学子用汗水践行前辈的精神,把青春之歌书写在广袤的华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