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拾年

30余年前在交大的美好时光

《思源》拾年

编者按:

2010年,《思源》杂志创刊之际,即赋予并秉承了“担负交大人精神家园、情感纽带与交流空间的使命”,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独具特色的系列刊物之一。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校友会会刊《思源》杂志创刊十周年。十载岁月、相知相伴。经编委会讨论后决定,编辑部精选十年来读者反馈喜爱度最高的二十余篇校友回忆文章编入《思源》杂志第四十期,以“学在交大”“我的年级我的班”“缤纷校园”三个版块,较为全面地呈现不同时代背景下交大人的校园学习和生活,深挖交大人的情感故事和精神内核,传承交大独特的校园和校友文化,力求让读者有兴致有共鸣,在文字间畅游的同时也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1982年辽宁省高考发榜,我妈拿着我的成绩单高兴,只强调一句话:吃好的往南走。因我从小在上海爷爷奶奶家生活了8年的缘故,毅然决然选择了上海,把交大、复旦、同济和上海海洋学院统统填进了我的志愿。交表格后,碰到了我妈东大(原东北工学院)的同事说“施浩数学好应该学电子工程”,便连夜跑回沈阳二中校长办公室改志愿。就这样,上海交大电子工程系成为了我的第一志愿。

图片1.png

施浩单人照

1982年9月,我和高中同班同学张东明(50122)从沈阳坐了三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到了上海站。11年后重返上海,虽然我爷爷奶奶都已不在世,但是上海的街景和风格依然如故,倍感亲切。乘上交大的校车到了法华镇路香花桥分部,接着登记注册。电子工程4系有4个班,我被分到了40123班,第一个反应:没有一个数字相同哟。扫了一眼名单,30人中有8个和我同原籍:浙江鄞县;如果把籍贯范围扩大到宁波,估计同原籍的同学得超过一半了。拎着爷爷的旧皮箱进了两层楼的寝室,窗户朝阳,窗外楼下是一个篮球场。陆陆续续同寝室的八个同学都到齐了。包括我在内的6个40123班的同学:上海的叶薇萍和李沭安,青岛的孙敏,重庆的陈晓玲,武汉的胡冰和40122班的两位:上海的丁以敏和西安的赵英。我和人称“山口百惠”的叶薇萍成了上下铺的室友。孙敏做了一年级的广播员,每天清晨不管刮风下雨去老大楼做广播或放歌曲。

图片2.png

1982年施浩(40123)和张东明(50122)拍于外滩

到校第二天,张东明从高层楼的女生宿舍过来,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又找到了一位沈阳老乡吴静怡(20221)。东明在走廊一张口,东北话就被静怡辨认出来。吴静怡父亲看我俩的名字以为是男生,所以事先没在沈阳和我们联系。从那以后,我们每次从沈阳回上海的火车票就让吴静怡父亲包圆了。在那个年代,能买到座位票不容易,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在我们宿舍楼的走廊里,辽宁老乡也很快被找出来了:营口的张金霞(40121)、大连的付青奇(40122),以及后来打听到的沈阳的朱利民(40124)。难忘的是1982年10月1日既是国庆又是中秋,也是我的生日,寝室的同学和老乡特地为我过生日,让我好感动。

图片3.png

1985年张金霞、施浩、付青奇在中山公园合影

大一的课是在新大楼上的,从此三点一线的生活就开始了:教室、寝室、食堂。一年级基础课数理化课程相当重,要求严,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就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通过。拿了数学100分去参加一年级学生竞赛结果名落孙山,数学老师安慰道:你在4系考第一。后来才知道其它系都有重点地辅导过,奥数和代数根本是两回事。好在大三4系搞过数学竞赛,拿了个名次也算心安理得了。那会儿,有的老师喜欢拖堂,到了午饭时间男生在后边敲搪瓷碗,老师一说下课,一个箭步冲出教室门,速度之快连我们坐在前排的女生都辨认不出来是谁。食堂的伙食太棒了!大排、小排、油焖笋、粢饭糕等等,比起我姐姐、姐夫的东大食堂好老鼻子了。羊肉是我的最爱,膻味很大,没进食堂就能闻到味,我百吃不厌。寝室的同学会风趣地提醒我:“今天食堂又卖你的肉了。”

图片4.png

大学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一年级排球比赛,队里有校队的陈晓玲给我们增添了很多自信,当然整场比赛往往以发球或者对打为胜负。冠亚军决赛时,最后一局我连续胜发14个球得分,就差一分拿下比赛,当然我们很快取得了冠军。整场比赛旁边有一位男生一直拼命为我们加油,后来才知道那位男生是胡克强(40121),这种充电式的加油真叫人感动不已。于是男生冠亚军比赛时,我们女生也去凑热闹。男生的比赛更显力量和章法,姚小雄高高跳起时吸引全场的目光和惊叹,李文华(40122)和杨长江(40121)的齐次进攻令人眼花缭乱,当然厉害的还是二传叶屹嵩(40121)、姚玗和周志方(已故)以及副攻许海华(40124,已故)。接着是一年级女生篮球比赛,校队的季寒冰(40122)作为女队教练,事先给我们进行了培训。可上了场全部失灵,我投进一个球后就被对方紧紧盯住,全场紧逼人盯人,比赛结果4:6败北。都像排球有网拦着该多好啊!

难忘1983年,中国女排香港大赛夺冠,男生从窗口扔热水瓶胆,点燃所有水房里的物件,天井中的呐喊和火光,或许也助力中国女排成就了五连霸的伟业。12年后,担任澳洲女排主教练的女排主攻手姜英和她东大毕业的丈夫率队从南澳来墨尔本时,我姐姐姐夫不在家,我们夫妻做了接待,从此结为好朋友,那是后话。有一次在风雨操场看比赛,我一直看到最后一个球,上课去晚了,机械制图老师给记了“一过”,结果得了个我四年中最差的一科成绩。好在大学时我的态度是想学的好好学,不想学的放任自由,日子过得轻松愉快。

团组织生活每月一次,女生被分成了三组到男生宿舍开会,我和叶薇萍在一组。2000年在硅谷(Silicon Valley)听孟原说我班的三个非团员都在他这个寝室里:孟原、姚小雄和张俊杰。团支书盛凤彬请了客,才把他们收编的。为了活跃气氛,我班还进行了团小组篮球比赛,女生投篮算4分。姚小雄告诉我站在篮筐下等球,他们一抢到球,姚小雄就喊“4分”,我就准备好接球投篮,我们组很快就遥遥领先了。后来其他组的男生说,我们怎么能跟女生抢,其实这也是我班男生的一个特点:低调。大一读完军训开始,带我班的军人班长很照顾情绪,大部分时间让我们趴在风雨操场练瞄准,免受日光浴之苦。最后是5发子弹实弹射击,以为是小时候练过打气枪的原因,我的靶子上有好几个十环,后来听说有的同学瞄准别人的靶子,我的靶子上也许有“无私奉献”的成分。

图片5.png

1984年寝室同学合影,前排:李沭安、施浩、胡冰、孙敏,后排:赵英、叶薇萍、丁以敏、陈晓玲

图片6.png

1986年40123合影

大二、大三的课程搬进了4系老大楼。进入专业课学习,生活学习节奏就平缓下来了。上海市搞大学教学质量验收,我班被抽调去代表交大参加党史考试,结果暑期留校背题比我当年考大学还卖力。最后全市统考那天,正好是4系运动会,远远看着钱蕾(40122)跳高的英姿,知道自己铅球拿牌的机会是泡汤了。吴勇(40121)是出了名的节能,常常我们女生一离开阶梯教室,他就关灯。我和付青奇曾经做过一个尝试,把灯开着就离开教室,然后再出去回来,看看吴勇过多久会把灯关上。背地里我们叫他“节能灯”。大二之后金工实习在校办工厂,学习电焊、车工、钳工、钣金工等各工种。记得曹阳被分配到女生组,经常被师傅骂“怎么抡榔头还没有女生强?!”培训严格个个技术要过关。而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每次回分部的路上,路过菜市场,可以拎点螃蟹或其它海鲜回去解馋。盛凤彬1989年到澳大利亚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电焊工,一操练就上岗。在技工比教授工资高的澳洲,不得不说“老牛”真牛呀!

平时认真学习,可到了周末我们还是大街小巷结伴乱逛,有时去城隍庙吃南翔小笼和灌汤包。记得我和胡冰去徐家汇看电影,然后再到总部外的小摊吃粉丝鸡血汤。难怪上海同学说:你们这些外地同学比上海人更了解上海。每年6月杨梅季节,我都会买很多杨梅来做杨梅酒,放假前装瓶带回沈阳,送给我那位来自宁波的姐夫。有一年杨梅酒多了剩下不少,就决定把杨梅一个个从瓶里挑出来。井红(40122)正好来寝室串门,也来帮我忙。可是杨梅太诱人,她想尝尝。我警告她杨梅把酒精都吸进去了会醉人,结果她吃了几颗,笑声整晚不止。金霞是我们辽宁同学中最活跃的,对上海各个大学了如指掌。记得一次,她领着我和付青奇去上海海洋学院,听说交大的来了,学院的老乡们马上就行动起来,到食堂借盆借锅,准备饺子皮饺子馅,后又用食堂的大锅煮饺子,听说我是沈阳的,又把学院短跑冠军叫出来,结果他也是东工家属,热热闹闹搞了一天。离开家乡感情就升温呢。

三年级结束后的暑期,我班的专业实习在南京的熊猫电视机厂。住在南京航空学院,每天航院和工厂来回走。男生住学生宿舍,我们六位女生被安排在学校招待所六楼。南京绿化好,但是花蚊子贼毒。第一天去工厂路上,女生走在男生后面,看见前面的男生身上血迹斑斑的,有的是腿上和胳膊上一条条血印,有的短袖渗出一片片血迹。南京蚊子隔着蚊帐照样叮,一碰蚊帐一排血印!记得南航的早餐小菜花样多味道极好,南京的西瓜真好吃,尤其是黄瓤西瓜。期间尹刚的女朋友曾来和我们小住,为了答谢我们女生,白天她买了两个大西瓜,自己一个一个从一楼搬到了六楼。实习结束,孟原和朱建平、我和薇萍分头结伴去无锡游玩,还乘旅游车去宜兴,孟原和薇萍坐在前排,我和朱建平坐在他们后排。在宜兴善卷洞,朱建平在同一块石头上前后不到十分钟头撞了两次。开学后孟原和薇萍成了我班唯一的一对男女朋友。我和朱建平灯泡是点了,可惜度数不够大也不是长明灯。

大四课程选了专业,课程和学习地点就比较分散了。1985年各大学开始实施研究生免试直升制度,交大也不例外,但是要通过考试选拔:专业课综合考(笔试一张卷和口试抓阄)和英文考试。寒假过后就考,考了没多久大班长李国骏(40121)就来通风报信:专业考试我第一他第二。后来系里公布六名优异生直升研究生名单:我、李国骏、郑柏华(40122)、陈越(40122)、王之一(40122)和李沭安。因为一次考试的弊病,第二年交大取消了考试制度改为直接推荐保送。大四蔡益华当选为班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能让教材及时送到同学手里,他顶着烈日骑着三轮车,在我和孙敏的帮助下把教材从总部搬运到分部。他还组织过班级的饺子宴,男生买来肉和蔬菜剁成馅,女生擀皮子包饺子,大家动手其乐无穷。毕业论文我和孙敏选了在图像所做,两人经常结伴去交大本部图像所做实验。有时在实验室呆一整天,晚上回来在香花桥美餐一顿生煎包或在法华镇路吃一碗菜肉馄饨。有一天早上起来我感觉肚子有点痛,就在寝室躺了一上午,中午孙敏回来,说是阑尾炎症状,死活拉着我去医务室。她又一路陪着我去了空军上海第三医院。到了医院,医生说是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接着就把我推进了手术室。等我醒来,医生拿着割下的阑尾给我看并说都化脓了快穿孔了,要不是你的同学及时送你来,恐怕你现在就没命了!那时正值考研复习阶段,可是同学们还是抽出宝贵时间络绎不绝来医院看望我。医生说:“你的人缘不错呀?”我说:“哪里哪里,都是同学好!都是同学好!”

图片7.png

1985年钱蕾、付青奇、离沭安、孙敏、赵英、井红、丁以敏、施浩

寝室里的老大赵英是纳西族,能歌善舞,毕业后分配到西安航天部研究所。2008年去西安,在她家小住,赵英亲自为我下厨,她清华毕业的丈夫说他都能记得住赵英做过几次饭。夫妻每日早出晚归全身心投入中国航天事业,我对他们的敬业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也由此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略知一二。老七丁以敏是寝室的文艺青年,讲到“世界名著”眉飞色舞,让人听得如痴如醉。受影响我也去图书馆借一些名著,一本一本地翻看,最后人名都混在一起,到现在我都拎不清谁是谁。虽然留下的闲暇时间少了,生活倒也蛮充实的。付青奇记得我感冒了用醋熏屋子,结果楼道里全是醋味,感冒没治好,反而又放倒了几个隔壁的同学。我寝室的外地同学也说他们上海话没学好,反倒把我的东北话记牢了。

当年班级歌咏比赛:叶薇萍当指挥,李沭安拉手风琴,剩下4位女生和24位男生齐唱,居然女生声音比男生还大。班长李建华送我到火车站曾感叹道:我班女生个个厉害。事实也的确如此:我和李沭安直升研究生,陈晓玲和胡冰考上研究生,叶薇萍虽然学习好但拒绝考研,孙敏工作后考取研究生(8835)。宣布毕业分配时,指导员郦辉问我你们辽宁的不参加分配呀?原来金霞和青奇为了他们各自的爱人,选择了去北方交大读研,我(8634A)和朱利民(8634B)留校读研,辽宁的全上了研究生。

图片8.png

2006年扬长江夫妇和施浩夫妇摄于哈尔滨幸福村餐馆

图片9.png

2006年毕业20年聚会赵英、胡冰、丁以敏、施浩合影在交大分部寝室楼前

图片10.png

2015年9月钱蕾、施浩、李国骏拍于Pittsburgh Schenley Park

背景高楼是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大学的Cathedral of Learning,右侧是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交大给每位毕业生发了一本毕业纪念册,有在任校长翁史烈先生给86届同学题写的烫金毕业留念“求实严谨、勤奋创新”。在我的纪念册上还保存着张煦院士亲笔书写的赠言“希望你在电子技术和信息科学领域继续用功学习和研究,并开动脑筋,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我诸多的同学毕业赠言中,赵兴华的“辣椒还是红的好”获得了女生们普遍的青睐。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1987年6月,我选择了去澳大利亚卧龙岗(Wollongong)大学攻读博士学位(PhD),离别前研究生班(8634A)同学们为我在红太阳广场开欢送会, 我为同学们准备了香烟和汽水作为答谢。在上海的大学同学(4012)也特地来为我饯行。而今翻开这本纪念册,同学们的身影历历在目,而最感温馨的是同学们当年书写的临别赠言,这些赠言的文学水平可见一斑。

微信截图_20201125180458.png微信截图_20201125180559.png

交大有“东方MIT”的美誉,交大严谨治学全面教育使学生们一辈子受益。大学生活的精彩,也变成我说服儿子舒渝洋(Mel Shu)去美国学习的理由。2015年,Mel放弃了墨尔本大学国家全额奖学金,选择了离纽约80公里的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读本科,和几乎同时入学去那儿读研的薛来武的儿子薛力荣做了校友。三十年弹指一挥,回忆在交通大学的美好时光,真是感慨万千!

微信截图_20201125180633.png

施浩
校友总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