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拾年

点滴大学生涯的回忆

《思源》拾年

编者按:

2010年,《思源》杂志创刊之际,即赋予并秉承了“担负交大人精神家园、情感纽带与交流空间的使命”,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独具特色的系列刊物之一。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校友会会刊《思源》杂志创刊十周年。十载岁月、相知相伴。经编委会讨论后决定,编辑部精选十年来读者反馈喜爱度最高的二十余篇校友回忆文章编入《思源》杂志第四十期,以“学在交大”“我的年级我的班”“缤纷校园”三个版块,较为全面地呈现不同时代背景下交大人的校园学习和生活,深挖交大人的情感故事和精神内核,传承交大独特的校园和校友文化,力求让读者有兴致有共鸣,在文字间畅游的同时也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我们作为那一年的幸运儿,经过人生中难忘的努力,揣着无限美好的理想,肩负着时代、祖国、亲人的期望,踏入了人生引以为豪的学府——上海交通大学,经历了一段令人无法忘却的大学生涯。

作为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全国统考的学生,在学校期间有许多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故事,也有许多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友情,更有许多人生其他地方再也碰不到的趣事。我们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 41081班的同学们。

图片1.png

41081班同学合影

来自五湖四海

一九七八的金秋,我们这群来自天南海北的莘莘学子,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无线电通信与雷达系(当时的叫法)还不在华山路,是在法华镇路香花桥路,难道是因为这个专业是军工专业,需要隔离保密?还好相距总部不远,也就步行15-20分钟。同学中最北面的是来自长城脚下的张家口,最南面的就是来自宝岛海南岛,最西面的来自四川,当然最东面的就是东海之滨的上海。我们班上的同学,有工农兵学,唯独没有商,这也跟当时商业不是太发达有关系。当然,应届毕业生的学生人最多;来自部队的都是党员,其他的基本上是共青团员。首任班长、班副自然就是来自部队的共产党员。两位班长都是部队干部,因此,在军训时,来的士兵教官还得向他们敬礼。而确实他们带队训练,要比士兵们更强。因此我们班的军训操练也就格外的强。

最大年龄差

全班年龄有大有小。最大的32岁是个老大姐,大家闺秀,老大姐有一口流利的英语;最小的才16岁,是个小神童,一进校就高等数学免修,而且后面有许多课程也自学免修。这个年龄翻倍的现象,也是以后各届再也不会有的,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应届毕业生。说起年龄差距,有一件趣事得说一说:有一次体育课,年龄最小的那位同学,一个动作裤子脱线开了裆,自己也不会缝衣服,大家的裤子他又穿上太大。有人就说,叫老大姐去缝一缝吧,谁知道大家闺秀的老大姐,针线活也不行,最后还是部队锻炼过的班长拿出部队的手艺,缝好的裤子。

刻苦学习

四年的大学生涯,刻苦自觉地学习,形成了一种风气。清晨,大家不是在体育锻炼,就是在背外语;晚上,夜自修各个教室客满。那时,宿舍教室晚上都是要熄灯的,所以在熄灯后,各种在走廊看书、路灯下看书的都有,也有买电池,打手电看书的,当然都是在什么牛庄路、虬江路、中山公园那些电子市场买的再生利用电池,便宜呀。然而作为搞电子工程的,这个就是小case。于是,就有从路灯上拉漆包线进寝室,隐蔽工程搞得很好,搞个小瓦数台灯,算好了,也不会烧漆包线。所谓用科技犯规,现在想想也非常有意思。

僧多粥少

大家都知道当时有句戏言,交大就是个和尚庙,校门像庙门,男生多,女生少得可怜。都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难免春心萌动,于是晚上熄灯后,老干部们开始传授经验,结果搞得好几个男生写了情书给女生,也不知道谁去报告了辅导员,于是谈话一大堆。但是自然规律是管不住的,还是有私底下偷偷谈起来的,毕业后终成眷属。

时代弄潮儿

四年大学生涯,当然也有吵吵闹闹,但总的来说大家都非常团结友爱,至今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毕业后有进工厂,进科研单位,留校,进其他学校,读研究生,回部队,也有去支援深圳改革开放(那时的深圳可是刚刚在挖土搞基建啊)。不管怎么样,这么多年下来,也都各自成了各单位的骨干、精英、领导。当然,我们这批人也有一些弄潮儿,干了几年开始有辞职的,他们自己创业,进入合资厂,进外企,公派或自费地去国外读研读博,发展是多样化的。比如年纪最小的就去了美国读博后留在了AT&T的bell lab,也算通信行业比较牛的岗位。当然在原单位坚持几十年的也有。

发挥余热

现在全班年纪大些的都已经退休,年纪小的也就一两年到退休年龄了。于是几年前,我们四系的这一届学生组织起一个助学基金会,来帮助电院的一些贫困生,资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这个活动得到了电院领导的支持。当然不光是经济上的资金帮助,也有人生指导的一对一结对子的导师。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表达我们对学校的一些回馈和报答,也算我们发挥一些余热,为学校、为国家多作一点贡献。我们希望这个基金会会传承到我们后面几届的同学,让这个作为一个传统传承下去。

图片2.png

2016年5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78级电子工程系校友爱心基金捐赠仪式举行

总之,入学40多年,我们为在这个改革开放年代里有我们的一笔记录和贡献感到骄傲。我们都为这段大学生涯感到自豪。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41081班
校友总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