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湖

[上海交大报·思源湖 第1710期] 风吹稻花香两岸

思源湖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从小,《我的祖国》中这几句歌词就飘在我的耳边。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的关键问题。妈妈跟我回忆她小时候的故事,讲到早年姥姥姥爷经历过的大饥荒时期,人们没有粮食可以吃,只能每天吃草根树皮。后来,中国人逐渐都能吃饱饭,水稻的亩产也逐年增加,我们再也不会因为吃不上粮食而饿殍遍地了。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从小被写进教科书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祖籍江西德安县。少时的他辗转汉口、重庆、南京等地求学,后考入重庆北碚夏坝的相辉农学院农学系读书,后因院系调整至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就读。1953年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担任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员。1961年7月,袁隆平在试验田里选种,意外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子又大又饱满,子粒多达230粒。第二年播种下去后,他失望地发现它们的子代都没有亲代长得好。然而,在失望之后,袁隆平的灵感突然迸发:“正是杂交稻才有分离现象。”灵感来得突然,而研究之路漫长。耗时九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此后,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已全部完成。2016年,袁隆平又带领团队向海水稻发起挑战,并在全国多地开展测试……耄耋之龄的他每天还会去水稻田里打卡,观察杂交水稻的长势。

在《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报道中,我被袁隆平老先生的事迹深深感动着。袁隆平先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等。2019年,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在生活中,对我们来说,袁隆平三个字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只存在于教科书和新闻报道里的名字,而是一个非常亲切的名字,好像就有一个这么可爱的“小老头儿”生活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的袁隆平真实又可爱:在水稻田里拉小提琴;刚刚过完九十岁生日的时候,笑称自己是“90后”;因为太过劳累刚拒绝新闻媒体的采访,随后就答应了一群学生合照的请求;在节目中说自己爱吃火锅,但是现在吃不动了,所以现在爱吃麻婆豆腐、鱼香肉丝等;会因为带学生感觉压力大而抓头发;在市场上买衣服,看的是35元一件的短袖……最令我感动的还是一小段视频:袁隆平走进一家超市看了看大米的价格,然后笑呵呵地走了。

在湖南农业大学2019年开学典礼上,袁隆平对上万个青年学子讲述了他的两个梦想:“我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更高产梦;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我的梦想成真。”袁隆平还计划着,将水稻亩产超过1200公斤作为建党百年时送给祖国的礼物,可是他再也等不到了。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消息传出的那一刻,全国人民都震惊了。所有人惶恐,不敢相信,也不敢接受。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下午,湖南长沙,市民们夹道送别袁隆平的灵车,高声齐喊:“袁爷爷,一路走好!”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口,有人为袁隆平送了三株水稻;在湖南农业大学,袁隆平雕像前放满了众人送来的花朵;在殡仪馆门口,为袁隆平鞠躬送行的队伍排了几公里长……

袁隆平在给妈妈的信中写道:“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噼啪作响,水田在夕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现在,袁隆平终于可以去见他的妈妈,亲口对他说出那说不完的话了。

袁隆平说:“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现在,饭碗在我们自己手上了,袁隆平爷爷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在稻田里拉小提琴的、浪漫的袁隆平爷爷,回到他最热爱的土地中去了。每一次,当大家吃着大米饭,心中可能都会想起这个可爱又浪漫的老爷爷。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就让风带着我们的哀思,吹过田野,吹到天边。在遥远的地方,袁隆平爷爷一定在他最爱的稻子下乘凉。

田晓翩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学生)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