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湖
[上海交大报·思源湖 第1708期] 中华文明的历史选择
— 思源湖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全党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我们退休党员也要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百年。在学习党史过程中,通过阅读原著和推荐书目,认真思考中国共产党100年来走过的坎坷历程,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确实非常振奋,为我们伟大的党、我们伟大的祖国而骄傲,也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而自豪。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正是有了这样的选择,我们才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那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能够落地生根,为中国的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所接受并付诸实践,还取得了与世瞩目的成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产自欧洲,为什么在欧洲没能实行并取得成就、为什么在前苏联及其东欧的国家中虽然进行过实践并取得了一定胜利但最终夭折、为什么现在虽有少数党和国家仍在实践着但却步履艰难?我思考的答案是:因为中华悠久文明为马克思主义的生根开花、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又是唯一一个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灿烂文明。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充实、形成体系、世代传承,成为养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食粮。但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中华民族走过的五千年,也是一直在与自然的、社会的、内部的、外部的乃至自身的不停斗争中走过来的。为了解决来自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各种组织或人群都在思考并采取不同的方法,力求改变所处的环境或局面,纠正社会现实中的困境或危机,例如有的统治者实行变法,有的被统治者、被压迫者实行起义或造反,也有外来力量和文化的入侵,试图改变中华大家庭的现状。但是,在旧有的社会形态下,这些努力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统治与被统治的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到了20世纪初,西方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传入中国,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使中国人民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实践中的成功范例。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封建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蹂躏,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之际。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在总结经验教训、学习先进理论和投身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终于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的100年,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不断地实践马克思主义,并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辉煌成就。
100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瞬间,可是中国社会却能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意识形态却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深入人心,这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息息相通,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精髓,并将其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与优秀传统相融合,用“中国话”讲马克思主义、用中国方式践行马克思主义、用中国特色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判断和伟大理想。毛泽东曾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习近平在十九届二中全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
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文明有哪些内在的相通之处呢?限于篇幅,仅试作扼要分析。
1.关于唯物论的认识论。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是农耕文明,五千年来绵延至今。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就是生活在周而复始的农业生产之中,对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具有丰富的理性认知和实践活动。古时《荀子》有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就是强调实践的作用,不同的实践行为会收获不同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的实践中,排除了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机会主义等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2.关于公有制。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其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农户、家庭,属于私有制范畴。但是在农耕文明的长期实践中,许多古代学者都提出了“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与发展目标。“五经”之一的《礼记·礼运》中就有“天下大公”的思想;清末康有为撰写《大同书》,提出建设大同世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建国方略》中都有“大同”思想。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最终奋斗目标就是最终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近年来,我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儒家学术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影响了中华民族2000多年。这个东方民族的人生观、道德观,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贫民百姓都奉若神明,无不遵循,统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国共产党把古老的文化传统赋予新的生命,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宗旨,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人的权利、身心、才能、个性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4.关于国家的民主制度。数千年来,中华文明中的社会管理大都为“家国构架”,按照家-氏族-部落-民族-国家的归律一步步发展起来,这是长期稳定的农耕生产状况形成的。古代中国的“国”即是“大家”,形成“大一统”“家长制”的基本模式,尤其在长达2000年的封建统治中体现的尤为深刻。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了西方民主制度和方法,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既讲民主又讲集中,实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保证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又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5.关于剩余价值论,消灭剥削制度。中国古代就有“均贫富”思想,孔子有“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之语;孟子著名的“民产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都是当时人们对于祛除剥削、享有生存权的理想。中国共产党最初也是通过土地革命为贫苦农民争得生存的权利,从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最终还是要达到共同富裕,这是我党实行改革开放方针最终目的。2020年,我们终于完成全面脱贫的任务、实现了进入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实践中国的又一个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坚持文化自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重要思想与中华文明的先进文化和道德传统有机融合,不断深化和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指导中国的社会实践。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将指引我们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早日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