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湖

[上海交大报·思源湖 第1700期] 学习《道德经》及其中的治国理政名句

思源湖

《道德经》原著已经失传,留存至今的多为后人传抄的版本,其中,晋朝王弼《老子道德经注》(简称“王弼本”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帛书甲、乙本(简称“帛书本”);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老子》甲、乙、丙三组竹简本(简称“竹简本”等)是3个重要的版本。网名为“徐风清雨”的学者在他自己编著的《道德经解读》一书中,参考上述3个版本,并结合他自己的观点,提出名为辩证本的版本,似乎更贴近老子的原始本意,我认为也颇具参考价值。《道德经》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其内容多有差异,有些差异是人们无意抄错的,而有些内容则被认为有意篡改,比如《道德经》古老的版本开篇是“道可道,非恒道”,后人为了避讳汉朝的皇帝刘恒,刻意把这句话篡改为“道可道,非常道”,很显然“恒”与“常”在表达老子的本意上还是有差异的。“恒”,表示永恒、长久,而“常”,我理解是日常、平常、普遍等含义。这种人为主观刻意的篡改,有多处,可悲可叹。幸运的是《道德经》的基本内容和主体思想都流传了下来,成为照耀千古,璀璨中外的一颗哲学明星。

《道德经》版本众多,关于《道德经》的注解就更多,可以说不胜枚举。而今天见到的最早对《道德经》进行注解或诠释的是战国的韩非子,他写了《解老》《喻老》两篇著作,时间约在公元前245年,距老子著《道德经》刚刚过去了240多年。其后是河上公著的《老子章句》,再其后是严遵的《老子注》和王弼的《道德真经注》及《老子微旨例略》两书。韩非、河上公、王弼的注释被历代认为是最能接近老子本义的注解。除上所述,历史上也有多位皇帝阅读和注解了《道德经》,知名的有唐玄宗的《道德真经注》和《道德经义疏》、宋徽宗的《御注道德真经》、明太祖的《道德真经》、清世祖的《道德经》等。文人墨客对《道德经》的注解就更多了,比如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就注解过《道德经》,所以说对《道德经》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就看读者自己的造化了。

《道德经》其哲理价值多大?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其思想到底是消极还是积极?世间争论颇多。有意思的是,《道德经》开篇就陷入自己的悖论之中。道德经第一句话这样说“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可以讲述出来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能写出来的道理,也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那么老子把他自己的思想以《道德经》5000余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说明他的思想是,可道且可名的;而他自己又说可道和可名的道和名,并非恒道和恒名,也就是说,他的《道德经》不是恒道和恒名。此外,道德经中的名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似乎也与自身相违背。唐代诗人白居易也陷入同样的困惑,还特意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困惑:

“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言。”

其实,以我的理解,后人的质疑,更能说明老子思想的伟大与深邃。《道德经》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并没有自吹自诩,老子并没有吹嘘自己和自己作品的伟大,他也没想要把自己的思想流传于世,他之所以写下5000余字的《道德经》,是应函谷关令尹喜的邀请才留下的笔墨。无独有偶,《孙子兵法》也有类似的哲理,它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也就告诫我们如果生搬硬套《孙子兵法》里的套路,也不是真正理解和掌握《孙子兵法》。上升到哲学的东西,真是绕脑子,还是学习和细细品味《道德经》的内容吧。

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方面多次引用的《道德经》中的至理名言。2013年3月19日,习主席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回答“领导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感受是什么”时称:“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其中“治大国如烹小鲜”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意思是,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一样不能随便翻滚。以“道”治理天下,鬼怪就不灵了。不是鬼不灵,而是它起的作用不伤人。不但鬼的作用伤害不了人,圣人有道也不会伤害人。鬼神和有道的圣人都不伤害人,人民就可以享受到德的恩泽。

习主席在《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的讲话中提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句话也出自《道德经》“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释义:做事,要在尚未发生以前就着手;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中国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主张在时间流中去探讨事物的衍生规律,获得处理问题的智慧。主张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老子》讲“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是这个意思。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新情况,对于各种问题,要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即便形势很好,我们仍要保持清醒头脑,能敏锐发现问题的苗头。

此外,2014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提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也出自《道德经》,释义: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天下的难事,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道德经》充满了辩证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这句名言,将难与易,大与细(小)的相互转化阐释得淋漓尽致。治理天下是难事大事,却必从小事做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可能就在如何落实好一个农民工的工资、解决好一个儿童的上学、帮助好一个青年的就业之中。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我们需要有宏大的顶层设计,但绝不是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一件事一件事去办,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去过,积少成多,积沙成塔,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方法。

牛金海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