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湖

[上海交大报·思源湖 第1699期] 交大校友李叔同

思源湖

无数次地出入过孕育英才摇篮的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中院,无数遍地哼唱过荡气回肠的《送别》歌,也不止一次游览过杭州虎跑公园,参观过平湖“李叔同纪念馆”,前年在福建泉州又瞻仰了“弘一法师舍利塔”,参观了“弘一法师纪念馆”。虽说与这位晚清时期的交大校友李叔同有过多次隔空“见面”,还是难以穿越到在那“山河破碎风飘絮”时代,他“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之境界。

李叔同,浙江平湖人,1880年生于天津官宦商贾人家。1899年因受“康党”之嫌移居上海,1902年成为南洋公学特班学生,在中院就读,曾师从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学期间翻译了《法学门径书》和《国际私法》等体现民权思想的著作,参加演讲与辩论活动。1905年赴日本留学,创办的《音乐小杂志》创下了多项第一,成立的《春柳社》对中国话剧有首创之功;在《醒狮》杂志上首次介绍西洋画法。1911年回国执教的同时还兼职《太平洋报》,成为广告艺术的开创者;在浙江第一师范任教期间,培养出刘质平、丰子恺两位高徒,谱写了教育史上一段为后人称道的佳话。他才华横溢,诗词、文章、书画、金石、戏剧、音乐无不精妙,教育、哲学、法学等领域也有建树,是我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

李叔同在新文化领域如日中天时戛然而止,转向佛教文化领域殚精竭虑去精研律学,他说“至于我当时的心境,我想更多的是为了追求一种更高、更理想的方式,以教化自己和世人。”尽管如此,还是留给世人太多的扑朔迷离和无尽想象。1918年,李叔同在虎跑定慧寺出家,是继唐性空大师、宋济公后的第三位高僧,被尊为弘一法师。遁入佛门后,他以戒为师,足迹遍布杭州虎跑寺、嘉兴精严寺、宁波白衣寺,1921年在温州庆福寺用了4年时间,完成了律宗教理中“戒规”之佛学经典巨作——《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后云游福建,在泉州潜心圈点校注一度流失的、由律宗鼻祖道宣在终南山所撰的三部律典——“南山三大部”,成为后世治南山律者之范本,被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并创办“南山律学苑”,使律宗之脉延续至今。日本侵华后,他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集众演讲,积极抗日,念佛不忘拯救国家危亡。

1942年,弘一法师在泉州温陵养老院圆寂,所获遗骨分放在杭州虎跑定慧寺与泉州清源山两处舍利塔。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高僧辈出的“泉南佛国”留有多处他的足迹。

泉州清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气候温润、地势起伏、岩石突兀、古迹众多。山上老君岩有我国最大的老子造像、弥陀岩有天然崖壁雕凿的阿弥陀佛立像,舍利塔内有弘一法师之舍利,山顶南台岩上有儒家的魁星阁、佛教的大雄宝殿、道教的三清殿……如多民族的和谐聚居,又如多物种的和平共生,儒、释、道三教与外来宗教和谐共处于南亚热带群山怀抱中。

弘一法师舍利塔庄严肃穆,塔顶为层层叠起的仿木藻井斗拱白花岗岩结构,正壁上镶嵌有辉绿岩雕刻的“弘一法师遗像”,系著名漫画家丰子恺为恩师画的《泪墨图》,塔东是大师生前最后遗墨“悲欣交集”石刻,塔西为弘一法师雕像和“弘一大师略传”石碑,旁边摩崖石刻上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题字。我们在弘一法师雕像前瞻仰,探寻他的心路历程,了解这些历史遗迹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

站在清源山上,想象着2000多年前的先哲孔子乘马以入世,老子骑牛以出世,2000年后的校友李叔同(弘一法师)在红尘与佛门都做到了极致,非常感慨。

泉州大开元寺是福建省内最大的佛教寺院、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弘一法师曾在此写下“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之警语,并附上说明:“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 大开元寺内的尊胜院原为弘一法师创办的南山律学苑旧址,现辟为“弘一法师纪念馆”,里面陈列着他最后14年在闽南的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宝。我们在纪念馆内驻足许久,重温他的生平、探究他出家的原因,了解他以文字作佛事、以佛理入歌词、人道主义为宗趣、以画说法、致力僧众教育来弘法利生的过程,解读他“悲辛交集”的内涵。馆内还有著名画家徐悲鸿所画的弘一法师油画、弟子丰子恺的作品,以及时任教育部部长叶圣陶的题字,馆内丰厚的文物价值令人叹为观止。 

祖籍在浙江平湖、出家于浙江杭州、圆寂于福建泉州的交大杰出校友李叔同,是中国传统新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在三地参观中,我们看到他民权思想、民族精神的前半生,又看到他弘法利生、念佛不忘救国的后半生,完成了从一个翩翩少年——风华才子——博学先生——高僧大德的升华。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刘玲远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