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湖

[上海交大报·思源湖 第1689期] 回忆在朱家角古镇做燃气轮机试验

思源湖

上海青浦朱家角是著名的古镇,标志性建筑为进村的一座石拱桥,名叫放生桥。放生桥横跨于镇东首漕港河上,共有5孔石拱,全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称为沪上第一桥。

今年国庆与中秋相逢,传媒报道朱家角游人如织,触发我回忆起约45年前这座古石桥,曾为中国海军建设作过一点小小的贡献。

“文革”后期,六机部向上海交大下达一项任务:为海军护卫舰试制可移动的小型“燃气轮机消防泵”,从甲板上向海中取水灭火,启动要快,重量要轻。

校部把设计任务交给210教研室,制造任务交给校附属工厂“精密铸造车间”“机加工车间”“热处理车间”。“文革”后期,我获半“解放”,分配担任附属工厂“教育、生产、技术组”组长,试制任务的具体组织协调就落在我这个“组长”头上。如遇到试制专用设备短缺问题,我就得跑六机部要钱买设备。

210教研室所在的二系是很有实力的,我国“两弹一星”功臣之一的王希季院士,就曾任这个系的教授。工程院院士潘健生当年是材料系下放在热处理车间负责技术的教师,铸造叶轮车间的姚主任是八级老师傅。交大因“文革”,七年没有招生,但实力在,大家只想为国家多做一点事,因此鼓起劲,按时造出了样机。

“燃气轮机消防泵”大小约为“床边柜”的2/3,二个人手提了即可在甲板上自由移动,由50匹马力小燃气轮机、水泵、油箱组成。燃气轮机虽小,当年能造出来也属“尖端”。

样机试车要模拟从舰上甲板向下从海中取水,有一定高度,校内没有条件做试验,市里“跳水池”冬天也已关闭,去舰上或借商船手续又麻烦。这时我想起了朱家角那座拱得很高的石桥,可把样机放在桥顶上向河中取水做试验。试制有关人员赞成,也不用报批。于是我们在一天凌晨,用一辆解放牌卡车装上样机,到了朱家角,停在石拱桥边的公路上。两人提了样机,上了桥顶,放下水管,启动燃气轮机,顺利取水,喷射至要求的高处、远处,试车成功,取得数据。

镇上居民发现后过来看热闹,试车已结束。

燃气轮机消防泵试制成功后,交付给海军,用于某型号军舰上。

朱家角古镇和石拱桥后来被列为了国家古建筑遗产。当年做试验,认为不会对石桥造成损坏,实试也没有造成任何损坏。但现在想来如果万一发生事故,就难以补救。不应该提出在石桥上做这类试验,这是我的反思和检讨。

但那个特异的年代,古镇曾“被动”地为海军建设作过一点贡献,已是“历史”,写在这里,立此存照。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


范祖德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