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湖

[上海交大报·思源湖 第1687期] 你说人生如梦

思源湖

对于人类来说,梦是一个恒久的话题。

20多岁的时候特别喜欢伍佰的歌。有一首《再度重相逢》,一开头是这样唱的:

你说人生如梦

我说人生如秀

那有什么不同

不都一样朦胧

确实,我经常感觉人生像梦一样,过去的许多事怎么也想不起来,像做过的梦一样缥缈难寻。然而有时记忆也会清晰重现,比如故地重游的时候,或翻看老照片,或与友人阔别重逢的时候,这时记忆的闸门瞬间开启,旧日的场景一一浮现,这时人生如梦如幻的感觉又会席卷而来。我想大概每个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都曾有过类似的感受。

对于人生如梦的奇怪感觉,中国古人有很多精彩记述。最著名的可能是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天地间自在飞舞,蝴蝶非常快乐,完全忘记了庄周的存在。梦中化蝶的体验是如此栩栩如生,以致引发了庄子的深深思考,是否自己本就是一只蝴蝶,而庄子的世界不过是一场未醒的长梦呢?在文学家的笔下,人完全可以在一次梦中经历一遍截然不同的人生,唐代传奇小说《枕中记》《南柯太守传》都讲了类似的故事。《南柯太守传》中,一个叫淳于棼的人,梦中来到大槐安国,娶了公主,作了南柯郡的太守,度过了富贵荣华的一生,醒来却发现大槐安国不过是睡卧处的一棵古槐,万千国民不过是树洞里的一群蚂蚁,于是淳生发出了富贵虚浮、人世倏忽的感慨。在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首的《红楼梦》中,曹雪芹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演绎为一场极尽繁华的人间大梦,大梦中还嵌套了许多人物的个人的梦,而众人梦醒处,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说到梦的层叠嵌套,列子在《周穆王》里讲了一个“蕉鹿梦”的故事,描述了几个人的梦与现实交错融合,难分醒梦的情形。唐代的白行简也曾写过一篇《三梦记》,里头讲述了一个丈夫走入妻子的梦中,现实与梦境融为一体、相互纠缠的故事。这些故事都精彩绝伦,展现了中国古人对梦与现实的深度思考。

许多西方大哲也曾深入思考过这个话题。柏拉图著名的“洞穴比喻”,就有梦与现实关系的影子。这位与中国的列子差不多同时代的大哲学家还说过,“人们只是在梦中生活,唯有哲人挣扎着要觉醒过来”。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个说法当成是通俗的比喻,比喻普通人满足于现象界的生活,而哲人却偏要在真理的世界探寻。西方近现代哲学奠基人笛卡尔曾深受梦境的影响,因而说出那句著名的“我思故我在”。据说在一次做过三个诡异而逼真的梦之后,笛卡尔开始怀疑现实是否只是一场梦境,包括他的身体在内的整个外部世界是否只是魔鬼制造的幻象。但他能怀疑一切现象,却不能怀疑“我在怀疑”这个事实,我在怀疑,因此我在思维,我在思维,因此我在,即“我思故我在”。这句话成为笛卡尔“普遍怀疑”的终点,和西方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延续笛卡尔的思考,美国现当代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阐述了一个叫“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他是这样设想的: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特殊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正常的感知。对于他来说,似乎一切外界的人事物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感觉也都完全正常。这个脑还可以被截取或输入记忆,比如截取掉大脑接受手术的可怕经历,输入一段甜美的恋爱经历。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信息,“感觉”到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有关这个假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

电影《黑客帝国》可以说是对“缸中之脑”这个诡异构想的无比精彩的演绎。影片中,生活在矩阵世界的尼奥总是对这个世界感到迷惑。直到人类反抗组织的船长墨菲斯把他带出了矩阵,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人类一直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之中。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貌似拥有的鲜活人生,不过是在机器眠舱里做的一个梦。影片引人深思的地方在于,当有人千辛万苦回到现实世界,却无法接受这个世界的残酷和荒凉,而宁愿选择重回矩阵的幻梦之中。另一方面,人类浴血守卫的现实世界,也很可能只是另一个矩阵世界,人类可能永远逃不出人工智能设下的幻梦迷局,只能从一个梦切入下一个梦,再到下一个梦。

不知《黑客帝国》这一科幻神作,启发了多少人“人生如梦”的深思。当代有许多电影对梦境都有令人惊叹的表现和深刻的阐释,其中《盗梦空间》和《穆赫兰道》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限于篇幅就不赘述了。

回到本文开头的道家观点。道家认为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大梦,白天做白日梦,夜晚做黑夜梦,看似不同,本质一样。天地万物由混沌虚无中来,又归于混沌虚无之中。《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有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表现的正是道家的人生态度。

那么,一个人在饮过了浮生若梦这杯烈酒后,该怎么来过好这似乎变得有点轻飘飘的人生呢?在中国文化源流中,儒释道三家最重要的经典几乎都是在指导人们学习这人生最重要的功课。也许较为理想的态度,就是所谓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吧。比如诸葛亮,他是智慧的化身,又是忠义的典范,他以道家隐者的身份出山辅佐刘备,人生追求、精神信仰始终飞舞在道家思想的旷野,但他的立身处世却完全是儒家标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换做我们这些普通人,既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也缺少洞察的人生智慧,该怎么过好这人生呢?哈哈,我的回答就是,要开开心心地过啊!如果反正都是梦中做梦,梦中说梦,那还有什么可真正担忧和恐惧的呢?


艾若奚 (作者为交大教工)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