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湖

[上海交大报·思源湖 第1685期] 一树果实蕴含的生命哲学

思源湖

“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古往今来,秋天与果实之间就因相互催化结下了璀璨无暇的时空情缘。没有果实的秋天固然无限苍凉、一片荒芜,而并非献身于金风玉露的果实则多半无异于一种孤单落寞的错位存在。

秋天是一个让希望和梦想找到情感归宿和灵魂寄托的季节,春天是它的“娘家”,夏天有幸成为了它的“媒人”。从埋在地下、不见天日的一粒种子,到高悬枝头一抹熠熠生辉、万众瞩目的成熟风景,所有生命本能地遵循自然制定的质朴规律,在年复一年的时空转换中修得圆满并实现代际循环。

秋天,让我们拥有讴歌美丽的勇气和力量,我们因此而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如若没有芬芳桃李,所有的风景都苍白一色,所有的口号又都贫弱无力;如若不曾满载而归,我们哪来生活的荣耀、生命的丰厚、人生的出彩?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泰戈尔语)所有的果实都值得尊重,值得我们心怀敬仰,不管是苦的、还是甜的,是大的、还是小的,是黄的、还是红的,只因它们经历了饱满而完整的生命历程,代表着生命演化的规范程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秋代序、新陈代谢,在生命循环的往复历程中,落红如此,败叶如此,果实亦如此。每一种活生生的存在都是向生命虔诚致敬,每一种存在又终将向昨天和今天告别,修得圆满在明天。

为实现存在的精神意义,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珍惜,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高贵、还是平凡,只因它们蕴含着我们内心深处最朴素的生命追求与价值联想。

果实,在某种意义上是我们的情感归向与精神寄托。开花结果、瓜熟蒂落,成了从自然到家庭和社会自觉遵循的公共法则:爱情是思念的果实,婚姻是爱情的果实,孩子是婚姻的果实,成长是孩子的果实……

凡事能有一个顺其自然且如己所愿的结果都是美好的,我们因心想事成而幸福体验着一股源自血脉深处的情感暖流。

在因果相生的哲学逻辑中,活得急急忙忙的我们往往偏爱作为现实形态的“果”,而或有意忽视、或无意忽略了作为历史形态的“因”。

“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在人生的漫漫征程中,我们遵循自然与生命的双重规律,却忽略了自己驾驭生命的主体性地位;我们仰望苍穹,却自觉不自觉地忘了脚踏实地;我们逐梦远方,却抛弃了生活中应有的诗意。我们知道“活着干什么”,却忘了或不知道“活着为什么”;我们回答得了别人,却在面对自己与自我时,往往无言以对不知所措。

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

在生命奔腾不息的长河中,我们是搏风斗浪、有血有肉的社会个体。而在历史的长河中,面对大江东去、生命轮回,我们终将感慨万千、修得佛心禅意,从而成为一条条大江长河的“生命历史”。

“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著名作家路遥的这句用交瘁心力铸就的心灵咏叹,为普渡苍生的“作家担当”提供了感天动地的文学注脚。纵然不能翱翔于天际云脚,纵然不能俯瞰苍生笑傲江湖,做一棵春华秋实、朴实无华的树,也挺好!

为自己种下一棵树吧,有根就行。在永不停歇、阔步向前的某个角落,我们以对自己好自为之的慷慨和坦然,去馈赠于自己而言永无可逆、从而弥足珍贵的生命历程,或枝繁叶茂、绿盖如阴,或硕果累累、香飘满园,或参天揽云、顶天立地。

有咬定青山的毅力,有扎根苍岩的韧劲,有向远而生的勇气,有弯腰低头的豁达,生命就有从绿色蜕变成黄色、从而实现生命再造的际遇和希望。


汪长明 钱学森图书馆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