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湖

[上海交大报·思源湖 第1684期] 油田,油井,战士 ——缅怀铁人王进喜

思源湖

8月初,我随学院社会实践团来到了甘肃玉门,参观了玉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了解了王进喜同志的生平故事,我被他一生的奋斗和奉献经历深深感染。“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铿锵的话语萦绕在我耳边,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王进喜的童年生活历尽磨难,旧社会的大山重重地压在他身上。6岁时,他不得不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讨饭,从出劳役到给地主放牛,受尽了压迫和欺凌。15岁时,王进喜进入玉门油矿当小工,终于结缘石油。幼时苦难的生活并没有将这个小孩子打垮,而是造就了他顽强坚韧的品格。王进喜说:“我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王进喜正如他说的那样,勤勤恳恳地当了一辈子“老黄牛”。

1949年,油矿解放。1950年,27岁的王进喜通过玉门油矿招工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由于没有上过学,此时的青年王进喜并不识字,算得上一个彻头彻尾的文盲。27岁的他从零开始学识字、学文化、学技术。他说:“我学会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王进喜学识字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从玉门到大庆,王进喜为祖国打下了一口口油井。“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山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这是王进喜和队员们创作的诗歌。简单的词句,表达了新中国石油工人们为祖国油田奋斗的决心。在石油大会战中,王进喜不分昼夜打井,3天没有回家。房东大娘给王进喜送饭时,看到了又黑又瘦的王进喜,不禁发出感慨:“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从此,王进喜有了“铁人”这个称号。在“五一”万人誓师大会上,王进喜郑重宣誓:“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从此留在了我心中。1963年12月,新华社发布消息,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将一去不返。”

1966年2月17日,《人民日报》首页刊登了大庆“铁人”王进喜同志的报告——“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一辈子”。王进喜在报告中说道:“现在我们少数人吃的苦,能换来多数人的幸福,换来子孙万代的幸福。这就是我们石油工人最大的幸福。”王进喜的话让我想到了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我想,这也给我和很多年轻人留下了思考,在我们选择职业的时候,可以选择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职业。

由于长期劳累,王进喜患上了癌症。王进喜说:“癌症也是纸老虎。我积极配合治疗,请告诉医生大胆治,治好了我回大庆再干20年,治不好他们也可以积累些经验。请大家放心!”可惜的是,命运没有眷顾这位“铁人”。1970年,年仅47岁的王进喜因为癌症去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听说王进喜同志逝世的消息,周恩来总理也忍不住掉下了热泪。

从“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到“想再活20年,为祖国打油井”,王进喜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更是奉献的一生。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他甚少回家,导致回家时小女儿已经认不出自己的脸。王进喜的母亲来到北京,王进喜的妻子想给全家拍一张全家福,最终也因为王进喜一直在外打井,只能拍少了王进喜一人的“全家福”。

走过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我们来到了一条奔涌的石油河边。据说当年,这条河的河面上会飘有石油的油花。我们还见到了石油工人打井时住的窑洞,在高高的山中有几个低矮的洞窟,就是王进喜和他队友们打井时住的地方。石油河畔猎猎的风吹过我们的脸,极目远眺,我们仿佛看见了几十年前王进喜和其他石油工人在这里打油井的身影……

王进喜曾经说过:“服从祖国需要,走到哪,干到哪,服从党,服从组织,永远艰苦奋斗。”我想,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面对艰苦的生活,他没有低头;面对打井的困难,他没有退缩;面对突然发生的井喷事故,他跳下去,用身体堵住了石油喷涌而出的洞口。他的人生只有47年,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奉献,绝不是简短的几页纸可以描述的。

王进喜不朽的功勋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中,他的铁人精神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玉门和大庆的油田上,一个打油井的战士的身影将永远伫立。


田晓翩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学生)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