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初心
“讲共产党人的故事,90周年可以讲,109周年也可以讲,每一天都可以讲。现在(建党一百周年)讲有什么不同?”
在清华南门的咖啡厅,央视新闻中心的编导老师向我抛出了一个问题。
这一下把有些陷入创作瓶颈的我点醒了。
你看,一代代年轻人在接续走上历史舞台。厚重的历史,辽远的天地,这一切与我们血脉相连。
当下,大变局中的机遇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历史照亮了大国崛起的进程,也照出了凝心聚力奔向远方的征程。在这样一个节点时刻,更需时常回望,揣着何种初心、从何处出发,又将前往何方。
那份“质朴”的“冲动”
常听不同的同学说起,“我的爷爷是名老党员,他从小教导我…” “是党给了我从家乡来到交大求学的机会” “我的家乡在遵义会址所在地,从小我在革命精神的滋养中成长”……濡染于红色环境中的他们,讲起自己的初心,总是眼里有光。相比之下,我的那份“冲动”似乎稍显稚嫩。
报到当天,当得知可以向党组织表明入党志愿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去!”
对于入学交大第一天的我而言,那就是一个中国最先进的组织、最优秀的群体、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政党,在向一个十八岁的青年敞开怀抱。
远方似有浑厚的声音飘来,“欢迎你,与我们同行!”
于是,成为交大学生的第1天,我在寝室写下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递交。
于是,成为交大学生的第2110天,我发现这是少有的、几乎不需要给自己任何理由和思考时间的坚定选择。
2018年6月,我拥有了人生的第二个生日,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也从此印刻心底。
“不以小富即安为目标,而选择国家和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为事业舞台,是一代代交大人作出卓著贡献的重要原因。”
“年轻一代交大人的根要扎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
彼时,青马学校的最后一课是由林忠钦校长讲授的《把握时代潮流,成就栋梁之才》。回顾时代浪潮,这份事业,离不开几代人击水中流、接续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个人最大的际遇、事业最大的舞台就是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
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这些引领浪潮的人与事,常听常新,日复一日积蓄力量,让我们在一切迅速兴起与衰落、人人躁动与焦虑的环境里,从不失守一份笃定。
加入党组织后,那份最初的向往和憧憬愈加浓厚。在身份转变的欣喜之外,一个疑问时常闪过:人群之中,一名共产党员,究竟会有何不同?应该有何不同?
百年间,星星之火在一代又一代之间燎原。每一代人的长征路自然不尽相同。但,你看,他们都回应着时代的召唤。
让变化发生的人,正是你我。
加强党性修养 汲取榜样力量
原创校史剧《积厚流光》中有言,“我又如何独善其身,奢望这个世界会自己变好?” 这部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让“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交大精神跃然台上,直抵人心。
“创造幸福的生活要靠我们自己担当起国家和历史的责任,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彷徨徘徊,我们绝不能做作壁上观的局外人。”
——《觉醒年代》
“新青年”是什么样的?艺术作品《觉醒年代》中一群热血青年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演绎了一百年前先进青年的回答。
上海居,大不易,陈独秀的家庭负担不可谓不重,但更让他痛心疾首的还是这个国家的持续沉沦。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从文艺作品中回望百年革命岁月,陈独秀是那个年代传播自由、民主思想的“新媒体”大V。比陈独秀小14岁的毛泽东,当时正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后来他在延安对美国记者斯诺这样谈到《新青年》:“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100年前的中国青年,面对着一个急骤变化的时代。共产党那些年轻开创者们的故事,似乎不时给今天的我们带来启示。
当下,信息爆炸、重复、也寡淡。作为校园里的一名记录者,我总觉得,每一篇推出的文章,每一次定格的光影,都是我们写给自己的答卷。作为一名媒传学院的学生,我们终归将奔赴“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中的平凡岗位。从身边平凡琐碎的人与事中,从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我们细数着一些,捡起了一些,更加坚定地走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
“只有那些因你而改变的人和事,才能让你感到自豪。”师长的话语时常引发我们对个人价值的思考。
在首期“储才计划”,乡野田间的振兴,改革开放的浪潮,异国的匆匆一瞥,领着我们学习“睁眼看世界”;在首期“青苗计划”,基层治理的繁杂琐碎与艰巨挑战真实地出现在面前,投身基层工作的校友们坦诚真挚地分享扎根一线的苦辣酸甜;数日前,在首期“思源计划”面试现场,“00后”们更自信、更多元、更务实的朝气扑面而来,他们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定义”的人生。
百年前的这场会议,是一次名副其实的青年人的会议,成立的共产党是一个青春的政党。如今,续集的年轻主演们在一个更具自信的年代思索青春何为,“永远跟党走”是他们最响亮的青春表达。
身边的前辈与同龄人,常在寻常的日子里带给我意想不到的力量与感动。诚如一位总是“焕”发着光的思政教师所言,“我们内心拥有一点理想主义的人可能会一生勉强,但也因此会一生青春。” 近旁,李本乾教授年近花甲,为学院的全面发展倾注极大的心血,带给我们最有力的自信与底气;老支部书记李荣祥同志,时常点醒我们的缺位与不足,而他自己“行胜于言”的态度与奉献是我们媒传同学身边最好的表率。
在实践历练中增强党员历史使命感
从青马学校结业后,我时常会回到培训班听党课,在不断学习中守望初心。在杨振斌书记的专题辅导报告中,我更加感受到理想与信仰的巨大作用,更加理解了一代代共产党人共同为伟大事业团结一致、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
“作为一名中国人,生长在这个时代,我们是何其幸运;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生长在这个时代,又是何其幸运。”
“不奢望自己能够成为民族的脊梁,但要作脊梁里的一块骨头;不奢望自己能够为民族复兴铺设道路,但要作道路上的一块铺路石。”
中国百年波澜壮阔,发展的一个个奇迹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书写和创造出来的。如总书记所言,“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作为党员,更需注重将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在实践历练中增强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校学习期间,我数十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曾奔赴天问、北斗、神十二发射现场,见证中国航天在党的带领下创造一次次辉煌。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所在的大凉山,位于三区三州贫困县,当地老百姓在党的带领下从奴隶社会一夜越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几千年来首次实现脱贫。我还去往一汽等国家重点企业,我深刻感受到,在车间、在生产线,党建就是凝聚力,党建就是生产力。
一次次与小伙伴们寻路中国的历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我们国家在党的带领下走向富强,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回望提笔入党申请书的青葱岁月,我愈加明白,入党,并不是毫无来由的一时冲动,而是源自对文化、道路、国家、时代的更加自信。
临近毕业,即将面对学生身份的转变,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更加重重地印刻心间。当十字路口再一次摆在面前时,彷徨与重新寻找都不可避免。愿我们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注重党性修养,增强党员意识,牢记入党誓词,践行党的宗旨,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永远跟党走”,这是自信年代最响亮的青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