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初心

凝聚红色力量,共庆百年华诞——我的入党故事031期

邵希晨:不忘初心本色,一心赤诚向党

入党初心

封面图.jpg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是我许下的最庄严的誓词,每当回忆起这段话便为之动容。

父亲说:“出乎史,入乎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他们那一代是苦过来的,所以他深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我从祖辈和父辈的故事中领悟从抗战到建国再到改革开放的点滴,他们是无比感激中国共产党的,而新一代的我们更当如此。我无法亲历一般体会空洞的文字记载,直到那两次社会实践,我触碰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魂,深刻体悟党的先进和伟大,坚定入党的决心。

披星沐雨塞罕魂

那一次,在塞罕坝,我看到了早年间其艰苦的工作条件,看到了塞罕坝工作者身上燃烧着的“坚守理想、奉献青春”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由一篇沙漠变为绿林,用了近五十年。是无数人的心血浇灌出了这片林子。塞罕坝不仅带给我视觉上的震撼,更是精神上的震撼,他们放弃了优渥发的条件来到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的地方艰苦奋斗,正所谓“献了青春献子孙”,三代造林人为了信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塞罕坝精神植根于140万亩的塞罕坝土地,源自于千百名务林人的奉献奋斗,成长于日益辉煌的造林事业,凝结着三代塞罕坝人的心血、汗水和生命。

图一、参观塞罕坝展览馆.jpg

那一次,我们采访了消防队长贾海鹏、森防检疫所所长刘广智……我真正地了解到保护这片林子责任之重大,实行之不易。最最令人影响深刻的是,消防队长贾海鹏被问及是否希望儿子继续留在这片森林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希望”。只有真心爱着这片林子,才会义无反顾地奉献青春、带上家人去保护它。这种精神,一直被每一代塞罕坝人学习着、传承着。我不禁想到,这精神并非塞罕坝人独有,它也存在与每一代共产党员的骨血中。自抗战、开国、改革开放一路走来,坚定的共产党人浴血拼搏,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用坚毅、智慧、奉献、无悔将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面貌整肃得焕然一新,将中国的国旗挂上世界的高处。

图二-参观塞罕坝森林防疫所.jpg

星星烛火映蒙原

那一次,远行内蒙,扶贫助学。大多数的孩子都只有爷爷奶奶在家陪伴照顾,父母离异、家庭破碎已经成为常态,没有了父母的陪伴。 因为不想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上大学的姐姐犹豫着放弃读研,参加工作补贴家用,内心却充满对读研的渴望,同为大学生,这些困难家庭的孩子肩上却担负着一份不同的责任;奶奶感叹生活的不易,却发誓不论再怎么艰难都要供孩子读书;爷爷为了家庭,年过六旬仍然跑去外地打工……每一个家庭,都有不一样的心酸,但是每一个人,都在为了生活而顽强坚持。在这儿,人们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纵使命运不公。也许,此行的意义就在这里,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愿能以绵薄之力,帮助这些反抗命运的孩子。

图三、扶贫助学,走进困难家庭.jpg

那一次,感触颇深的,大概是初到隆昌寄宿制学校时的一顿晚饭,听着孟村长讲他们的故事。他做了26年村书记,除了一心为了村民,别无所求。如果没有国家的扶贫政策,这个村子的贫穷可想而见。孟书记也可以离开,可是他选择留下来帮助这些大地上最朴实最辛苦的人们,才会有26年的处在基层,26年的不求闻达,26年的默默奉献。没有真正到过这些农村,不会明白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意义。没有真正亲近过土地,更加不会明白作为一个党员应有的格局、视野。孟书记和我们说了很多次,“年轻人啊,做公务员做党员,一定要到这些农村里来看看,生活个几年,不行的话几个月也好啊!”一个小小的村书记,仅仅一般的学历,生活在信息闭塞的农村,话里却是远超众人的格局。

过去,党员对我而言,更多的只是一个身份,可是等见到了听到了尝到了体会到了,才知道,这两个字的意义真的不是这么简单。听了孟书记的很多话以后,我常常在问自己,能否长久地抱有一颗热忱之心,坚持真诚、认真的生活?能否如他一样,做到心怀家国,胸中有沟壑?

随时间沉淀,那个答案,越来越坚定。

我很荣幸,生在繁花盛世,灯火万家,佑我长大。以后,换我和我们,来护祖国安宁、人民幸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低年级党支部 邵希晨
学指委思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