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初心

凝聚红色力量,共庆百年华诞——我的入党故事011期

陈雨雁:思想入党,永远在路上

入党初心

1封面照.jpg

回顾6年前的入党动机,我想到的是 “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这句话来自于青马学校第一堂课,亦写在我发展预备党员考察答辩的第一页上。我想我的入党故事,可以用“永远在路上”来总结。

用责任磨砺“初心”与“使命”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奉贤人,我从小便接受“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教诲。我的“初心”可能来自于家家户户大喇叭每日定时播放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可能来自于“党员之家”称号和父母的殷殷期盼,也可能来自于历史瞬间与集体记忆连结起的朴素爱国情怀。在高中时,我曾自命不凡地以“天下太平”为抱负,誊写下谪仙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向往于范希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的远大抱负,亦钦佩于王介甫“非有志者不能至”的宽广气概。而在努力向他人学习的过程中,我其实并不清楚自己究竟要过怎样的一种人生,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在18岁迈入交大的校园,开学第一课上,“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这句话解答了我长久的困惑。中国共产党员,这不是一个光荣的称呼,也不是一个供人学习的先进个人或事迹。这六个字背后,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觉悟。在本科入学时,我就遵循交大人的优良传统,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有幸成为了同级第一批入党的学生党员,自此开启了终生的思想入党之路。

用实践不断探索生命的价值

得力于公共管理这一专业与对于志愿服务的热爱,回顾过去6年的时光,我的思想入党之路与学术科研之路紧密相连。研究生支教团、首届进博会志愿者、社区防疫志愿者、春运志愿者、十九大学生宣讲团、政府部门实习锻炼、基层创新社会治理课题……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不断寻找生命的价值,快速成长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

本科期间,通过国务学院每年度召集的城乡低保调查,我走访了黄浦、杨浦、浦东、宝山、崇明等地的低保家庭,在可以看到城市天际线的破败老城厢,倾听一个个挣扎于贫困“魔咒”家庭的日常琐事。给我带来最大心灵震撼的实践来自于大一暑期前往甘肃支教的经历,短短一个月内,我看到一个原本干旱、贫瘠的偏远小城镇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以及当地学生对未来人生的无限畅想,但当我得知班内那个有着如大西北灿烂星空般清澈眼眸的男孩在初三便已辍学打工,并看到那条“想回家”的说说时,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无力与挫败感。

当然,实践也令我看到那曾饱受风沙之苦的河套平原,今日已是郁郁葱葱一片绿意;得知那被崇山峻岭环抱的西北小镇今年即将开通高铁,天堑变通途;短短数年间,蜗居于10平米旧居的几代人、留守于城郊田埂宅基的农民正陆陆续续搬入宽敞明亮的新居,开启生活的新篇章……站立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亲身体验到人民对美好生活与未来城市的畅想逐渐变为现实,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美好的蓝图令人心潮澎湃,但开创的道路依旧需要一场“筚路蓝缕”的新长征。“一切为了人民”,曾经那些自命不凡的个人抱负突然就有了一个切实的落脚点,也令我更加明确地将“深入基层,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学术志趣与职业选择。

2参与基层治理社会实践.jpg 

3支教过程中为学生上团课.jpg

以合格党员为标杆,与志同道合者共进

虽说人生往往是一场孤独的旅行,但思想入党之路并不孤单。同身边的党员同志交流共处,这不仅是“见贤思齐”与“自省”的对象,还有志同道合的快乐。在同好友参观湖南第一师范旧址时,青年毛泽东在1915年夏以“二十八画生”名义发出的《征友启事》令我印象深刻:“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而我的思想入党之路正是以合格党员为标杆,与志同道合者共进的过程。

在本科四年间,我同江川路街道香樟家园的老党员们结下了“忘年交”,每季度都能够同老党员前辈们见面,畅谈国家发展与党员责任。老党员前辈们有的是交大毕业的学长,有的是有30年军龄的战斗机飞行员,有的是研究火箭发射的老一代航天人,有的是从业32年的律师,有的是将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的老校长。我依旧记得老前辈们给予学生党员们的建议:“要进一步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开拓自己的思维,给自己树立一个合理的目标,明白自己肩上的时代使命,踏踏实实做事,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而无论是香樟家园的老党员前辈们,还是基层的青年党员干部,或是优秀的师兄师姐、学弟学妹们,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燃烧青春与热爱,如同一面面旗帜,督促着我不断前进。

4同老党员们一同参观校史纪念馆.jpg

引用《祖国不会忘记》的歌词作为结尾共勉,在茫茫的人海中,我是哪一个,这并不重要,我愿把青春的点点星光融进祖国奔涌的江河。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生第一党支部 陈雨雁
学指委思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