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

周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青春足迹

人物白描:周磊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系 2014级本科生

大学四年,他始终保持学业名列前茅,获得国家奖学金等多项荣誉;热爱科研,从大二起便开始进入实验室参与相关的科研工作并成绩斐然;热心学生组织和公益活动,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与志愿服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他身体力行地坚守和追逐着自己的理想,已准备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深造。

file.jpg

志存高远:家国情怀,树立价值风向标

周磊中学时期常常困扰于“为什么外国人能做出来的我们不能做”这个问题,也是从那时起,他树立了投身工科的坚定信念。面对身边不少同学纷纷选择转行,他却认为传统工科更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力,是实现改变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物质标准是衡量自我价值的尺度之一,但不应是价值导向的风向标。人各有志,为社会做贡献就是周磊的价值风向标。

“目标不在于有多远大,重要的是能够得到自己真心的认同,支撑和激励自己。”有了目标的支撑,周磊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得益于高中物理竞赛的经历,他在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等不少课程学习上游刃有余,在专业里排名前列,获得多项奖学金。他曾作为队长,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带领小组获得上海市一等奖,并在2017年全美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在基本课程的学习之余,亲身见识土木工程最前沿的研究领域是非常重要的。他先后参与了史健勇老师《基于BIM和3D打印的建筑集成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进入周岱老师的课题组,展开了关于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研究,并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参与CSST项目,研究在建筑结构中使用抗震磁流体阻尼器。他参与完成的一篇英文论文曾被Energy录用,这激励了他继续科学研究的热情,坚定了投身科研的信念。

不断尝试:没路找路,脱离前人脚手架

科研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周磊也曾遇到过很多困难:在史健勇老师的实验室时,因为3D打印技术尚未在建筑工程中普遍使用,所以当时已有文献中缺少可参考的数据,研究进度一度陷入停滞。后来他尝试换一种思维方式,关注现实行业中的案例和资料而不局限于论文,并在史老师的协助下,参与了新兴土木建筑公司“盈创”的技术发布会。后来他从发布会中提取了关键信息,与已有装配式建筑定额进行对比,确定了相对合理的定额并将其应用于自己设计的工程优化的数学模型,得到了使得生产方和施工方之间总费用最小的最优解。

本科阶段的科研还是相对保守的,而实际上,科研需要“没路找路”,不断接触新事物,持之以恒。在周岱老师的课题组中,他开始脱离脚手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为了弥补自己在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计算流体动力学和有限元分析等方面的知识缺乏,周磊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自学,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了几门研究生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实验室强大的运算资源和硬件设施也让他对仿真计算有了全新的认识。

而除了科研,周磊也始终将“不断尝试”贯彻在自己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一时,他加入了学院学生会、党建联席会以及校学生联合会宣传中心,策划、组织了四院歌手大赛、学习资料传承活动、院新生杯辩论赛等活动。大二时成为了船建学院团委学生会学研部部长。此外,他还加入了辩论队和“船建人”工作室,并积极参加了校医院导医志愿者、上海市孙中山故居讲解志愿者、校运会服务志愿者等公益活动。在此过程中,他的视野不断开阔,主动走出去,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龄人,理想也更加坚定。

追求卓越:肩负责任,砥砺前行不忘本

“当你离开交大时,哪些资源将是你不再能够享受到的?”对于周磊来说,浓厚的学习氛围、便利的生活环境、丰富的图书馆藏、海量的网络资源、精彩的校园活动,都让他因作为交大人而感到自豪;而想到这个问题,也让他倍加珍惜当下,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卓越,砥砺前行。

追求卓越的他,为了平衡课业、科研和课余活动,充分利用了每一个双休日;随身携带日程本,做到有的放矢,井井有条。在申请出国期间,他不断地反思和自省,探讨了科研过程中理论和实业对自己相互而连贯的影响,也加深了他对人生规划的思考总结。

在赴美深造后,他将带回在国外所学,积累社会资源,了解行业规程,最终将所学回馈社会,为社会作贡献。从个人发展角度而言,在职业初期可能将存在竞争激烈、行业饱和等重重困难,但是他相信,把眼光放得长远些,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近年来中国无数的超级工程横空出世,赢得世界的赞叹,成为高效、安全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示了中国土木的智慧与勤劳,这让他不禁为身为土木人感到由衷自豪。

在交大的四年时间里,周磊面临过选择,感到过迷惘,经历过挫折,也走到过低谷,但他最后仍然初心依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位任重道远的年轻人能用一砖一瓦筑起他的宏图壮志;千千万万志在鸿鹄的年轻人,能用他们的梦想筑起我们祖国的脊梁。

张天枢
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