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

高艳华:不放手,直到梦想到手

青春足迹

人物白描:高艳华 农业与生物学院 2015级硕士研究生 2017年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从离开家独自求学的那天起,我就告诉自己,‘从现在起你就只能求助你自己了,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更要对自己讲过的每一句话负责。’”说这话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高艳华,一个很难被贴标签,也讨厌被人贴标签的姑娘。“因为贴标签意味着你的人生再无可能。”她这样回答。

巨人的肩膀

初入大学,第一堂课就是全国小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振文老先生给新生的入学报告,于老师告诫同学们要学农爱农,“农业是国之根本”,“农学专业大有可为”。于老先生是高艳华本科毕业设计的导师,她至今还记得于老师在报告上讲到的这些话。在后来的接触中,她深深感受到了于老的为人和蔼可亲。不仅丝毫没有大师架子,相反,在面对一无所知的本科生时,于老师总是尽量抽出自己的宝贵时间来和学生赴约,耐心解答她提出的看起来幼稚可笑的问题。对于高艳华来说,于老师无疑是以身作则,给她留下了深刻的教育,懂得了越是大师就越是谦卑。在于老先生的影响下,高艳华从大一开始就进入了实验室。另外一位在她的成长道路上有着重要意义的恩师,也是我国著名小麦专家的孙兰珍老师,她们从几年前结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孙老师在农业科技事业上一干就是近60年,只是最近一两年年龄和身体状况不允许的情况下老人才停下了毕生的事业。这两位都是在高艳华刚刚独自开始大学生活时就遇到的专业领路人。也许她永远也无法成为老师们那样的大师,但是无论她是否会继续在科研这条道路上继续,他们都是是她人生道路上的导师。   

好多人都问她:“你都这么优秀了干嘛还要拼命?”她却回答,“我还有好多毛病要改呐。”   

就是这样一个姑娘,不会跳舞弹琴,不会书法,没时间旅行,仅把学习和做事当成每天的事业,待人诚恳,懂得感恩。她永远都觉得自己毛病一大堆,尽管体验着一个又一个别人想也不敢想的经历——当过记者,办过学校,创业过,也工作过,如今拿国奖,也当学生主席。   

“我已今非昔比。”她说常常在一年的最后这样总结自己。   

就是靠着这样一种不妥协的韧性,她在2015年毅然辞掉了看似衣食无忧的工作,时隔两年重新回到学校攻读学位。刚巧幸运的是,这次她的起点是上海交通大学,一个给了她无数温暖和惊喜的地方,这一次,她如重获自由一般,再一次冲破枷锁,朝着自己的梦想奔去。   

榜样的力量

“过去的这一年,是我记忆中最幸福的一年,却又同时是我最为沮丧的一年,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深度怀疑自己是个无可救药的学渣。”两年多的时光倏忽而过,看上去任何事情都能信手拈来的她其实也有过大多数同学都经历过的黑暗日子。对于一个不擅长公式计算,从未接触过转基因实验的学生来说,想要在科研上做出点成绩谈何容易。她痛下决心,挑战自己,从一个习惯了要强,不善于开口求助的人,开始蹑手蹑脚地跨出心理障碍到处寻求帮助。没有基础?那就从零开始,每天跑到实验室里缠着其他课题组的师兄师姐问这问那,问的常常还是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有几次甚至要问好几遍才能明白。有时候师兄们忙顾不上帮她解答,她又跑到同班同学那里去求答案。那段时间,她“每天光是跑这些地方腿就要花掉大半天,等到真正做实验只能挤时间,熬通宵是很经常的事”。即使这般忙碌,她仍保持乐观的心态,笑着说,“好在我经常参加各种田径比赛和锻炼,身体棒,不然早就倒下了,哈哈。”   

拿到国奖的时候高艳华说,“这个奖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真的是有沉甸甸的意义,就像当初我论文还没写完时早早地就记下的一串很长的致谢名单,里面提到的每个人都有很详细的感谢名单和事由,这其中有老师,有师兄师姐们,有同学,也有原本不相识的路人。要感谢的人和事太多了,我记性不好又怕忘记,当初如果没有他们,我做不到这些。”   

因为来到新的大学里,见到了新的同学,也接触了新的概念,便“见到了更多不一样的人生”。她在研究生会担任主席期间认识了很多不同学院和专业的优秀同学,他们都在各自的舞台绽放不一样的光芒。她和这些朋友们经常探讨交流心得,遇到困难也常常互相帮助,共同寻找对策,只要有空就聚在一起。久而久之,大家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和并肩作战的战友。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小时候家里的一场大火让家里经济条件变得很差,可爸妈却从未委屈过她和姐姐。不过还好,“家人都还在,没有人在这场意外中丧生。”越是渺小就越是艰难,苦难打不倒这一家人,尽管偶有争吵,但永远伴随着他们的是浓浓的关爱。虽然她并不知道在那些年里,父母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白手起家的。可这让来不及懂事的她从小就懂得了一个道理,父母不易。也许就是这样耳濡目染的环境,造就了她大人一样的结实肩膀,孩子一样美好的内心世界,让她以一颗赤子之心参与到各项活动中。   

担任农业与生物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工作期间,她率先发起了“最受欢迎青年教师奖”评选。至今这项活动已开办两届,在全院师生乃至全校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深受学生老师喜爱和好评。她本人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称号。   

在智耕农源科技社工作期间,高艳华结合学校强大平台和学院学科优势举办了首届上海交通大学“插花艺术设计大赛”,多次带领科技社成员走进社区、小学,开办食品安全公益培训讲座,带领团队获得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会颁发的2016年上海市“蒲公英”食品药品安全优秀青年志愿者集体表彰。   

担任实践团团长期间,她发起校园爱心募捐活动,捐助洱源县炼铁乡田心村山羊坪校点的全体学生,同时资助洱源当地两位小学生当年学费,带领团队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暑期实践成果二等奖,并获上海市暑期实践先进个人。   

高艳华还积极响应2016年全国万名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带领组织实践团成员在洱源县当地政府三个行政村72户开展实地调研,同时承担联系企业赞助,为所调研的72户贫困家庭送去必要的生活物资。在实践过程中了解民情,通过调研精准找到贫困农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进一步解决贫困村和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   

“你从来没有让我失望”

在她的一次工作面试中,对面的考官让她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的优点时,一句“强悍的执行力” 脱口而出。在后来的社会工作经历中,高艳华用行动印证了这句话,老师同学半开玩笑地评价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华姐做不到”。在她决定重返校园时,单位领导为了挽留她甚至不惜顶着压力扣下她的奖金,直到她离职一年之后才补发。   

父亲经常告诫高艳华不要做非分之想,一切以脚踏实地为前提。在她坦白瞒着所有人辞职,又为了缓解压力花掉自己所有积蓄而极度自责时,她的父亲平静地告诉她“你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这一声藏在心底多年的肯定让她瞬间泪奔。告别大学近两年的时间,她只用了三个月就把一封上海交大的录取通知书递到爸妈面前,而且是以专业排名第二的身份。   

没有人知道她是怎样地付出了努力。“其实每个人都差不多,大多数人都普通,是因为我们往往在最紧要的关头选择了放弃,有的是方法不对,有的是不够坚持。多去向优秀的人学习,你自己也会慢慢变得优秀。总有人在为梦想而努力,也总有人活成了我们梦想中的样子。那么为什么这个人不可以是你呢?”   

 

张渠成 益友报社
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