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

朱文博:执着坚守,逆光而行

青春足迹

  自画像:朱文博 理学院数学系 大四

  青春是一段欢快的舞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支点,在灯光下各自旋转。我选择了以交大为起点,让梦想起航,为着自己的坚守执着前进,不畏荆棘,逆光而行。

  我是09级理学院数学系的朱文博,交大数学系第32届学生会主席,阳光工程志愿者协会新闻传媒中心主任,系辩论赛的冠军获得者,长三角公益论坛优秀参与者,数学系拓扑报十大人物之一,也是一名即将奔赴西部的支教志愿者,一个勇于逐梦,以自身一言一行践行交大精神的交大人。

  倾情演绎,黾勉从事

  我很难拒绝同学的请求,很难说出一个“不”字。从大一刚进学校以来,我就热心参与班级事务。同学们都称呼我为“热心的小朱”。我想,可能正因为这热情的性格,我被同学们推选为理学院数学系拓扑报的十大人物之一。

  除了热心于班级事务之外,我还积极加入了系学生会。从最初的宣传部干事,到后来的学生会主席,我的心中一直秉承着“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的宗旨,脚踏实地,认真工作。在宣传部任基层干事时,我主动承担各项重大活动的宣传活动。尔后担任系学生会主席,我更加理解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当工作遇到难题,当事情进展不顺,我也会手足无措,也会茫然若失。每当这时,我想到的从来不是放弃,而是平息内心的焦躁,试图寻求解决办法;当事情遇到绊脚石,我想到的从来不是退缩,而是冷静面对,勇敢接受种种挑战。

    脸上洋溢的笑容背后,有多少汗水和努力。把坚强勇敢,都融成眼中的坚毅;把积极乐观,都化作嘴角的微笑。我一直都相信,属于自己生命的乐章,应该由自己来尽情挥洒书写。

  以爱为名,许你温暖

  左手阳光,右手为爱,七彩阳光,以爱践行。

  课余时间,我非常热爱公益事业。

  入学伊始,我便加入了阳光工程志愿者协会。每周三,风雨无阻,我与队友会前往上海郊区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每次看到孩子们眼神中求知的渴望,我总有一种深深的触动。虽然与孩子们交流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下午,但我都会用一个礼拜的时间精心准备。看到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情和那份纯真,我感到充实和欣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深知,公益事业向来不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推行公益,更需要的是身体力行。在2010年的夏天,我带领一支10人的团队前往湘南地区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对当地的教育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我们走访包括上海在内的七个城市,通过纵向及横向对比,向政府提交了一份逾十万字的实践报告。这次实践行动获得了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优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二等奖和2010年上三角公益论坛优秀公益项目第二名。

  第一次参加公益事业,便让我坚定了参与公益事业的信心与决心。以爱为名,将青春挥洒在公益事业中,收获了感动之余,更收获了希望。

  传承精神,饮水思源

  网络更是我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加入贴吧、BBS、易班这些网络社群,最开始是出于好奇心。后来,做了贴吧的副吧主,在帮助新老学生的过程中,我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管理过程中,因较为熟悉交大招生动态,继而兼任了BBS的welcomenewer板(迎新板)的工作。然而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挑战还是校园易班工作站。

  我的工作与迎新密切相关,与高中或者大一的同学们有着频繁的交流和沟通。作为一名交大学子,要站在面向公众的窗口,以一名交大人的身份向外传递交大的文化,让更多人深入了解交大,自己肩上的那份担子——不轻松。

  而在易班工作站发展过程中,特别是网站几次大型改版,更令挑战接踵而至,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我一直坚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己在认真思考、仔细分析的同时积极采纳他人意见和经验,与队友们同心协作,最终成功地将一个个困难化解。

  播撒阳光,奉献青春

  到了大四,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奔赴西部投身志愿支教是我毅然的选择。

  有人说,可能是前几年的志愿者生涯让我明白了,志愿服务需要更多的投入,需要一辈子的奉献。有人说,可能是某一次的支教让我对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产生了独特的感情。而我想说的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支教服务的事业中,用自己的努力去传播知识的力量,用自己的青春换取这些地方的孩子们对未来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是我人生价值最好的体现,也是“饮水思源”校训于我最好的实践。

  追逐梦想,千姿百态,逆光而行,翩羽而飞。我想以自己的努力验证了一个道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相信,只要敢于坚守自己,执着于梦想的追逐,征途上将不是披荆斩棘的艰辛,而是花海重开的另一种风景。

朱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