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名师
【名师名言】
n“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这是一名教师扎根三尺讲台的初心。
n学生来自祖国西南、西北的高山、草原和湖畔,只有不断迭代教学改革创新,才能实现美育、德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
n通过校地企三方合作实现协同育人,希望引导学生在与风景园林艺术的四重相遇和对话中“奇遇山海,奔赴热爱”。
n师生共建“同心园”,在科研和实践中践行风景园林人的责任和使命“替河山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
2024年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设计学院副教授于冰沁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一等奖。作为一名“交大养成系”教师,她常跟学生分享“相逢的意义在于照亮彼此,请用能量去热爱,去信任,去成长”。她耐心倾听学生心声,助力学生成长,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青年教师”。为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效,她构建“学习体验驱动、四重相遇对话、沉浸全景进阶”的教学设计途径和“同心园”师生党建共建模式,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她始终秉持“寓道于艺,融德于美,合力于建”的信念,通过校地企协同育人,赋能传统园林文化传承与创新,服务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需求,培育时代哲匠,设计未来人居。
与园林相遇与历史对话,养成学生创新设计思维
“学习的本质是一场相遇和对话”,于冰沁深耕教学改革创新,其主讲的“西方风景园林艺术史”“风景园林简史”等系列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她主编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十四五”规划融媒体教材《风景园林简史》和《风景园林设计原理》,参编5部。教学成果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奖励。
于冰沁坚持“以赛促建”,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竞赛一等奖、西浦全国大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等各级教学竞赛奖项8项,以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教学能手”“优秀指导教师”和校级“‘佳和’优秀青年教师奖”“烛光奖励计划一等奖”“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12项。
寓道于艺,她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学生学习体验,重构中西方园林文化互鉴的教学内容,创设沉浸、全景、进阶的学习情境;在教学全周期过程中创设8个进阶式挑战性教学活动和高阶学习能力达成度评价方法;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动手实践与主动学习能力,养成创新设计思维。教学成果5次入选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报告优秀案例、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和全国优秀教学案例库。
在课程改革和实践过程中,于冰沁还注重研究反哺教学及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凝练与推广教学经验。她主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成效”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等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发表的教研论文分别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大会优秀教研论文一等奖。她应邀加入跨校虚拟教研室、U21大学联盟等国际教研组织。建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完成线上公开课12轮,吸引5万余名学习者,辅助全国逾25所高校完成在线与混合式教学。应邀在全国高校教育发展年会(CHED)、中国高校教学学术年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大会等做报告10余次,在助金计划、学堂在线等平台进行全国课程示范直播50余次。教学创新成果被《光明日报》《文汇报》《劳动报》等多个媒体报道。
与艺术相遇与传统对话,赋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园林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瑰宝,要保护好,同时挖掘它的精神内涵,这里面有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为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与创新风景园林文化,于冰沁作为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学院党委委员,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同心园”师生党建共建模式,拓展育人高度和宽度,“以美为媒,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育践行三全育人。
以党建为引领,她构建师生思想交流、学术交流新机制,组织座谈、科研、科创、竞赛、搭建等系列师生共建活动,助力在校生和毕业生的成长与成才。开展“中西方园林文化比较、传统造园理法优与劣、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和生态文明重大工程赏析”4个视角16个研讨专题的青年学者论坛——“守护大国匠心”,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批判和艺术批判能力,活动覆盖在学生和校友500余人次。同时,深化校地企协同育人机制,在上海青浦、苏州昆山、常州溧阳、安徽泾县、四川安仁等地设立“同心园”美育“第二课堂”,通过“行走的党课”思想引领活动,将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立德树人的使命落到实处。《光明日报》专题报道了教研团队的“同心园”育人模式《听心声、助成长,“同心园”构建了师生思想交流新高地》。
融德于美,于冰沁构建了面向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风景园林历史”美育教学改革实施路径,以美育为切入点,树立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创新,提升专业价值认同感。她引入交叉学科研究方法与多模态新技术,师生共建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全面解析风景园林艺术之美。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了“知、思、信、义、行”合一。师生协作,运用3D扫描与VR、AR建模技术,对敦煌莫高窟、苏州留园、拙政园等中西方历史名园进行场景重建,数字化赋能传统文化保护。同时,引导学生提炼并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价值,内化传统园林文化传承与创新。学生完成文创、诗歌、漫画绘本等创意设计270余项。此外,她还创立“东写诗意,西读园林”网络育人工作室,发表学生创意设计作品300余篇,助力风景园林文化科普,服务学科,辐射社会。课程思政建设获得学生高度认可,MATE评估学生满意度达满分5.0。课程被认定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与创作相遇与创新对话,潜心问道服务未来人居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作为学生科研和实践道路上的引领者,于冰沁潜心学术,与学生共同探讨科学问题。近五年,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上海市艺术规划项目4项,并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发表中英文期刊论文25篇,其中8篇入选中国学术精要高被引论文。担任风景园林学科Q1区期刊《风景园林》和《园林》学刊青年编委、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国土景观专委会青年委员。三次获得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奖,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上海市科技专家库、教育部人才计划评审专家库。
她注重本科生创新设计思维的养成与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为使学生与创作相遇,与创新对话,她鼓励学生成果转化,循序渐进首创真实作品,理论联系实际,学思用贯通。例如,师生在国际花园建造节中多次斩获奖项。她协助学生自主完成从设计、施工、搭建、种植到展示的系统工程。学生学习由课内走向了课外,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学生自豪地说“这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个风景园林实践作品,引领我们走进风景园林世界,体验到创作与探索的激动心情”。近三年她悉心指导PRP项目4项、大创项目2项、暑期社会实践项目2项和6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其中,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实践成果获得风景园林学会“四校联合毕业设计卓越奖”“杰出学子奖”和上海市“知行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等。
在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于冰沁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自主发现设计问题,并运用交叉学科方法解决复杂问题。她注重人文关怀和科研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老年人、儿童、女性特殊群体的健康需求等社会学问题,服务传统文化保护、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需求。她指导的多名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18篇,获得国际、国家专利授权7项,获得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金奖、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竞赛一等奖等国际、国内设计与科创竞赛奖项20余项。学生作品入围威尼斯国际双年展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优秀案例。她指导及协助指导的10名毕业生中,多人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3人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深造,3人作为选调生赴中西部地区基层单位,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4人进入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事业单位,助推行业深入发展。
与同伴相遇与自我对话,校地企协同学思用贯通
于冰沁自担任设计学院督导委员会主任以来,推动实施“院督导委员会与教学发展分中心双轮驱动及与教务办三方协同”机制,深化校地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引导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将高质量党建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相结合,设计赋能育新人。
通过产学研用融合,促进学生实现“学思用贯通”和“知信行合一”。与毕业生自主创办企业阿兰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设立每年10万元的“人才发展基金”,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和科研成果转化。以党建共建为引领,与上海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上海西岸集团、乡伴文旅集团、重庆光辉城市等7个企事业单位合作,围绕高密度城市韧性社区更新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需求落实协同育人,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
合力于建,依托江苏溧阳和安徽泾县两条旅游公路建设的案例和美育“第二课堂”,聚焦学生学习体验,促进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交叉学科融合,讲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故事。通过设计实践案例反哺育人,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果凝练为教学案例《生态赋能、交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道”——长三角两个典型旅游公路案例》,入选教育部“美丽中国”主题案例。
【名师名片】
于冰沁,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和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后。曾入选上海市启明星人才计划。主讲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混合式教学设计竞赛一等奖、西浦全国高校教学创新竞赛一等奖、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教学能手”“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