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名师

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

徐天乐:以科学之精神,培育创新之栋梁

交大名师

e3be39080f934a5429c4bc004824495.jpg

名师名言

■ 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都能享有人生出彩机会。

■ 要让每一个学生和青年教师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并熠熠生辉。

■ 帮助学生成长发展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 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如果说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辈子的,那么,徐天乐老师做到了。他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解剖学与生理学系主任,神经科学学科带头人,工作中他治学严谨,注重细节,对于小事也丝毫不懈怠;生活中,他又如慈父一般温暖包容,关怀体恤,贯穿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教师风范。

秉持“学术引路,思想领航,超越自我,不断创新”的育人理念,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他心中有责,不忘教师初心,热爱三尺讲台,以科学家精神传播真理弘扬正气,以探索神经科学奥秘、推动国家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发展为己任;他心中有爱,密切联系师生,对身边每一个人关心、帮助、提携。在30年的科学研究与医学教育中,以勤勉奋斗书写人生底色,以立德树人彰显为师楷模,以追求卓越成就学者风范;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最大的快乐,就是帮助学生成长发展

作为神经生物学课程组的首席教师,他除了主持和主讲《神经生物学》系列课程,参与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神经系统》团队教学,还担任本科八年制法文班班导师,以及指导本科生RBL和大学创新性实验项目。近年来共带教6个本科生科研团队24人次。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实验室,他总是鼓励学生志存高远,用科学精神启迪科研思维,每一位所带教的本科生在各级比赛中脱颖而出,屡获佳绩:2016级本科生朱佳杰的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入选为国家级项目,他多次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校级奖学金并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2017级本科生汪瑞琦入选交大“荣昶储才计划”,多次获国家奖学金并于2020年入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CSST项目,2021年被耶鲁大学全奖录取;2018级本科生温馨兰与2019级本科生黄钦文组队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金奖”,前者被评为2022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并被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以高额奖学金录取。在课堂教学中,徐天乐老师巨大的个人魅力和对科学精神引人入胜的诠释,总能让聆听者醍醐灌顶。一次“科学家讲前沿”的报告,就能深深吸引赖轲同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开启科研的灵感,成就一个卓越的创新发现(赖轲等. Sci Trans Med 2020)。徐天乐自己的博士生苏鑫裕在Neuron、J Neurosci发表两篇论文;被评为交大研究生学术之星、十大励志典型人物、辅导员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长三角神经科学优秀研究生论文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徐天乐老师常说,“帮助学生成长发展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在他的言传身教和影响下,他的学生们热爱科学、投身科学,蔚然成风。迄今为止,成为国家杰青、国家优青、青年千人、青年长江等独立课题组长(PI)的毕业生就有17人。

不变的初心,就是在教学中坚持创新

徐天乐老师认为思考、积累和凝练是教学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课程和教材既要传承更要创新、与时俱进。他潜心投入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工作,开设《神经科学前沿》、致远荣誉计划《神经生物学基础与进展》等研究生课程,组织编写适用教材。2021年应科学出版社邀请,他担任国家“十四五”规划本科生教材《生理学》副主编。日前,徐天乐主编的“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规划教材《现代神经生物学》召开了启动会。凝聚徐天乐潜心二十年研究成果的首部新型离子通道专著《Nonclassical Ion Channels in the Nervous System》于2021年在海外出版。

他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组织实施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疾病神经生物学基础-临床交叉学科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倡导学科打破单一导师的培养体制,设置“研究生学位共同指导委员会”,对育人实行全过程管理;为提升人才科研原创能力,他积极探索“破五唯”评审机制,率先在解剖生理学系设立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引导和激励原创性突破;他主持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大胆机制体制创新,提升师资层次,引入青年PI承担课程,邀请专业领域专家共同参与讲授,与临床成立交叉合作创新师资团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研相长”,极大提升了研究生创新思维和科研原创能力。

他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在组内开会时,他屡次强调课题选择要“新,准,狠”,他对脑科学的理解和看问题的角度往往让学生豁然开朗,醍醐灌顶。他鼓励研究生自主设计课题,发挥聪明才智,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摆脱僵化思维,大胆展示自己的奇思妙想,并给予支持和肯定。他让学生们明白,只有创新才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才能真正提高我国高精尖领域的技术水平,才能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科技实力。

因材施教,育人就是成就每个人的获得感

徐天乐从来不要求组内的学生几点要到实验室,但是自己只要没有另外的工作安排,都是每天早上七点钟多到实验室,高强度的工作安排经常让人忘记他已年近六旬。“工作自主,行为自律,学术自由”是他给Xu lab立下的“三自经”,旨在鼓励大家按照自己的行动节奏充满热爱地钻研真正的科学问题。徐天乐治学严谨,注重细节,对于小事也丝毫不懈怠。为了让不同学科的同学更加形象深入地了解离子通道与感知觉的相关知识,他把面向全校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的讲座幻灯片修改了十几版。不管是给研究生还是本科生授课,他都精心准备PPT,PPT改了又改,并且总是提前到场,以带给学生最佳的学习体验。对实验室学生的指导,甚至RBL、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本科生同学的课题材料,小到PPT标点符号、参考文献格式引用,大到课题思路推敲、脉络梳理,他都以高标准、严要求为原则,逐字逐句仔细指导与修改,并给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还会跟进修改结果,从不泛泛而谈,敷衍了事。

对于学生的培养,他注重因材施教,精心为学生甚至组内工作人员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他会根据成员过去的科研经历和感兴趣的领域提供未来的课题大方向和培养计划,鼓励实验室成员挑战创新,极大发挥了实验室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他总是说要尽量去热爱我们所做的事,把它变成自己想做的事,因为自己想做的事才会做到全力以赴,别人让自己做的事大多做到尽力而为。他说“要让每一个学生和青年教师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并熠熠生辉”。

上海疫情期间,他坚持线上组会,修改研究生论文、PPT,喊上本科生同学旁听,让大家学习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他询问并耐心倾听每位成员的近况和困难,分享自己参与社区志愿者,科普讲座的亲历,鼓励大家充实起来、缓解焦虑、相互帮助、共渡难关。徐老师用身体力行的积极乐观,从容不迫,陪学生们一起度过了艰难焦灼的特殊时期。

责无旁贷,以科研育人承托国家需求和交大使命

徐天乐是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引路人,他说,中国要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就要有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教育,要吸引世界上最强的科学头脑,要有吸引人才的创新文化,还要有促进人才发展的学术平台。为此,他立足国际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发展前沿,以国家和上海市脑科学发展战略为指导,积极谋划和推动建立交大医学院“以疾病为导向的脑科学交叉集成平台”;以点带面,引领“脑科学创新团队”开展基础与临床实质性合作,有效推动了我校规模化和有组织的脑科学研究。他运筹全局,助推交大脑科学多学科交叉联动,在国家脑计划大项目中占据重要一席。在他的带领下,解剖及生理学科进入QS世界学科百强,2022年排名上升至全国第2位和世界第64位,成为青年教师和学生学术发展的沃土。

他身兼数职,乐于担当,积极投身校内外各项学术服务,用自己的一分光一分热去成就每个人的获得感。他担任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和上海市神经科学会理事长,在以“离子通道与神经信号转导研究”为特色的脑科学领域成就斐然。他还积极参与社会科普活动,如上海科协组织的“中学生物教师培训班”、交大本部举办的“诺奖解读”。2022年疫情期间参加了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的聚精“汇”神系列科普活动,并做专题讲座。他身边每个人、从学生到老师,都能从徐天乐的身上得到支持,受到鼓舞,汲取到力量。

名师名片

徐天乐,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基础医学院解剖学与生理学系主任,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脑科学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及“师德标兵”。已培养研究生52名,在《Neuron》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基础医学院 教师工作部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