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名师

陈陈:“这不是我个人的成绩,是对我们师生共同的奖励”

交大名师

近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印发公文通报: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陈陈教授荣获2020年度顾毓琇电机工程奖,以表彰其在“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开创性研究以及在电力系统振荡分析领域的杰出贡献”。这是我国首位女性科研工作者、也同时是上海交大教授首次获此殊荣。

因为这个奖历来都是给高校终身从事电力教育和电力工作的老师,我觉得无论给不给我,交大至少应该有这个奖,交大在中国的电力系统上是有卓越贡献的,这是对我们学科的肯定。这个奖,应该给的是我们学科,不是我个人的成绩,是对我们师生一起共同的奖励—— 陈陈教授获奖感言。

陈陈.jpg

“顾毓琇电机工程奖”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与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电力能源分会(IEEE PES)于2010年联合设立,每年评一位在电机工程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为电力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该奖项是我国设立的首个国际工程奖。

学术造诣

陈陈,1938年出生于上海,1956年以数理化三科满分夺得华东六省高考理科状元,考进清华大学电机系。在清华,她以24门功课全5分的成绩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并出色完成了清华电力系研究生学业。毕业后投身西部“三线建设”,1980年经选拔成为改革开放后一机部首批公派留美访问学者,后在Purdue大学攻读研究生,获电气工程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于1985年回国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自1990年代以来,陈陈教授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带头人,担任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站长。

陈陈的母亲自浙大机械系毕业,于交大材料力学专业任教,父亲是交大30年代电机系校友,毕业后去了中国第一个发电厂,杨树浦发电厂(上海电力公司)工作,家学渊源和交大很深。

学科建设方面,1993 年申请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博士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陈陈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申请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任一级学科负责人;申请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任负责人;2005年全国电气工程专业唯一优秀博士后流动站,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在电气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机领域共培养了硕士、博士和博士后逾百名。发表SCI 和 EI收录论文逾120篇。

陈陈在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领域深耕五十余载,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均享有盛誉。自清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伊始,陈陈教授即为国产大容量发电机励磁系统研发的开创者之一。1990年代后期,陈陈教授任三峡电站励磁控制首席顾问,指导三峡水电机组励磁系统的技术规范制定和设备招投标,三峡水电机组励磁系统零故障安全运行至今。

陈陈在电力系统振荡分析与抑制方面也有突出的学术成就,1980年代陈陈教授在美国Purdue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论文选题就提出了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策略,其先见性为20年后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实际所验证。同时,陈陈教授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研发含多馈入直流的互联电力系统小信号稳定分析程序SSAP,在南方电网和华东电网得到成功应用。

音乐天赋

陈陈7岁就会弹钢琴,她是在上海中西附小学会的,之后进了中西女中(现上海市三女中),便是进了钢琴家的摇篮,那里的李明贞老师是留美的钢琴系硕士。6年后,陈陈在上海中学生课余艺术团里已是小有名气的钢琴手了。

大学期间的陈陈是清华大学学生文工团钢琴队成员,期间于中央音乐学院业余部学习两年半。在美国留学期间,陈陈教授曾于拉法耶特市交响乐团成立35周年纪念演出时独奏《青年钢琴协奏曲》,大获成功。

荣休后,陈陈教授积极参与组建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合唱团,担任钢琴伴奏,在央视《出彩中国人》等节目有精彩演出,其儒雅风采和家国情怀深深感染了广大观众。2016年,在交大建校120周年纪念晚会上,刘西拉陈陈夫妇弹唱朗诵,倾情演出,温馨感动。2019年元旦,陈陈教授和刘西拉教授伉俪参演上海交通大学《我和我的祖国》快闪音乐宣传片的现场演奏,表达爱国之情,得到了全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伉俪情深

陈陈教授和刘西拉教授是交大的一对伉俪,他们是改革开放中公派留美的留学生中第一对取得博士学位学成归来的夫妻。陈陈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西拉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的讲席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之一。

在大学期间,两人都参加了清华大学的学生乐队。每星期六晚上,他们都在音乐室练琴。陈陈强在节奏,刘西拉强在音乐理解,他们配合得很默契。他们的爱情是自由的选择。

陈陈教授和刘西拉教授如今都已经年逾八十,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他们是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是他们这一代人最美好的志愿,而如今他们仍然在身体力行传承着这份责任。

陈陈教授在一次访谈中说道,“是祖国对我们的培养,我才得以参加国家重大工程,我觉得我把青春真正融进了祖国的江河”。

陈陈教授的故事,展现的是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大爱,也是年轻时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一首青春之歌。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