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名师

随机数学方向教学与教材建设团队:践行教书育人职责,打造大数据时代统计人才培养基地

记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随机数学方向教学与教材建设团队

交大名师

机动团队.jpg

名师名言

韩东: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教好每一堂课,培养好每一位学生。

林建忠: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善于摸索、勇于创新”的潜质。

孙祝岭:我赞美燃烧自己点亮光明的蜡烛精神,认认真真上课,勤勤恳恳科研,踏踏实实带教,真真切切传承。

王桂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求回报,无私奉献。

卫淑芝:作为大学老师,不仅需要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为学生授业,更需要高超的德行为学生示范,宽阔的胸怀为学生解惑,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更高素养的优秀人才。

肖柳青:融通各学科学识之方法,授课多解惑,编程看世界。

熊德文: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责任,它需要一种奉献精神。如何更好地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勇于奋进的精神是我们坚持不懈的追求。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随机数学方向教学与教材建设团队努力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理念,始终致力于把培养适应国家大数据战略需求的优秀人才作为学科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随机数学在工业、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中的数据分析和建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以韩东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成员一致认为,作为国内一流高校的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必须及时吸收最新的知识,掌握大数据时代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这些时代的变革需要从事随机数学类课程教学的教师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研究生论文指导上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                                             

敬业爱岗,服务全校面上随机数学方向教学工作

本科生、研究生随机数学方向教学工作,关系到学生适应大数据时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除传统的面上本科生公共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面上研究生公共课《基础数理统计》《时间序列分析》和《应用随机过程》外,本团队为全校学生开设了通识课《随机模拟方法与应用》,为大生命类学科研究生开设了《生物统计》等课程。他们把多年的教学心得体会、新的随机模型及统计软件教学编写成教材。三年多来,出版了《应用随机过程》《随机模拟方法与应用》《时间序列与多元统计分析》三本教材。卫淑芝等老师获批2017年学院开放式教学和学校教学发展中心资助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案例式教学”项目,并作为主要成员参编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教材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第二版)》等教学辅导书。

在过去三年中,五名教师承担了本科生教学工作,在15人次评教中,14人次的评分均在90分以上,1人次89分。肖柳青老师的通识慕课课程《随机模拟方法及应用》获2015年上海市专项项目资助,自2015年至今已在“好大学在线”网上授课8轮次。近3年来,肖柳青老师在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教改项目“通识课程顶层设计”工作中,以“数学建模+计算机实验+小论文”的形式,配合搭建的教学网络平台,探索性地开创了“应用数学课程”授课新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了学生的好评。一位同学在课程学习收获中深情地写道:“老师不仅为我们讲解了一些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更创新性的加入了许多前沿性的内容,如机器学习、元胞自动机等,非常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趣。”另一位同学写道:“该课程培养了我们对身边事物的探索发现能力,建立模型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卫淑芝老师获得了第二届(2016)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华东赛区一等奖。熊德文老师讲授的《随机过程》获批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肖柳青等老师获批2018年上海市教委“数据分析全英文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子项目。这些工作,为全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适应未来大数据分析工作奠定了基础。

优化课程体系设计,打造大数据时代统计人才培养基地

数学科学学院设立统计系,其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大数据时代数据建模与统计分析的专门人才。近十多年来新的随机模型、统计分析和建模方法以及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不断涌现,为满足大数据时代学生数据分析建模能力的培养,韩东教授多次主持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团队教师一致认为在教学内容中应及时增加新的案例分析,统计软件讲解,以及新的随机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的介绍。教学团队除了为本系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概率论》《数理统计》《数理金融》《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和《应用随机过程》等传统专业课程外,近年来还新开设了《多元统计分析》《回归分析与线性模型》《统计推断与决策》《统计数据分析》及《统计学习》等诸多课程,出版了《应用随机过程》《回归分析与线性模型》《数理金融基础》《金融信息分析》四本教材,并合作翻译了两本大数据科普书籍。

团队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积极投身本系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烛光奖二等奖获得者熊德文老师在研究生讨论班上鼓励学生“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在摸索中学习新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指导学生论文的这种模式受到学生好评。最近,肖柳青等老师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校2018年研究生院“实验设计与数据挖掘”课程项目的建设。 

团队教师除了超额完成课堂教学工作量外,每位老师每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的人数大多时候是4-5名,指导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大多时候为3-4名,超额完成了指导学生论文的工作量。卫淑芝老师指导了第32期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PRP项目,评价优秀。肖柳青老师指导了6期PRP项目。林建忠老师指导了3期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发表论文三篇。

从业界实际工作中选择课题,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途径

善于应用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创新性地解决各行业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数据分析与建模问题,是统计系学生的一项重要素质。教学团队教师积极联系和申报横向纵向课题,在已主持的10项横向、纵向课题中,指导研究生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韩东教授主持了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整车制造工程部委托的项目《非结构性语义数据的挖掘和大数据分析—工时数据的统计分析》,从去年8月至今年1月,他让3名学生参与了这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有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就来自他参与这个项目获得的研究成果。孙祝岭副教授2015年毕业的研究生参与了孙老师主持的国家统计科学计划(重点)项目《国家与省市级宏观指标的匹配方法研究》的研究工作,并由此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林建忠等老师认真完成2015-2017教育部上海交通大学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他们利用小学期邀请业界导师为研究生开设了《金融数据与案例分析》和《生物统计与案例分析》两门课程,开展讲座十余次,介绍当前各行业面临的数据分析实际问题。肖柳青、林建忠和熊德文等老师还主动与上海市信息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及锐汇(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证券、银行和保险类公司相关研究人员联系实际问题。同学们从业界的走访和讲座中获得启发,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数据建模分析问题作为论文选题,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提出的实际问题提出新的统计数学模型。

这一学位论文选题的工作指南收获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从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每年的招生报名情况中可以看出其成效斐然。该专业从最初的10人报名,到现在的96人报名(不含夏令营报名),招生规模从最初的10名,到如今每年招生40多名。今年还迎来了3名港澳学生参加考试,其中1人被录取。

潜心教育、立德树人

 团队教师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用他们的能力和爱心诠释教师的职责。某同学在校期间突发精神疾病住院治疗达一年之久,为完成硕士论文她强行出了院,肖柳青老师怀着强烈的教师责任感和慈母般的关爱之心,耐心疏导她的心理,悉心指导她完成硕士论文。然而在此期间,患者常常精神不稳定,甚至殴打母亲。但肖老师仍然坚持,与她温馨交谈,和她父亲一起稳定住她的状况。最后使她圆满地完成论文答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使她精神状况也达到正常稳定的状态。

卫淑芝老师用她诚实、厚道、善良的言行和对学生的爱心荣获了“2015年度上海交通大学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卫淑芝老师常常教育学生:以“给予”为快乐,不是以“索取”为目的,你的心会越来越敞亮,你的路会越来越平坦。她总能包容同学的各种缺点,有条件的话她总是试图理解、化解同学的各种问题,各种困难。她对学生从来都是采取的扬善教育,因为她觉得“善”的激发能摒弃一些“不好的行为”。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她从不无端批评,而是采取策略性教育方式,使得学生不仅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能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卫淑芝总是给予更多的关注。比如,她为不适应大学学习节奏的大一新生完全无偿地辅导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的内容,并且根据学生的问题具体分析原因、提出学习方法建议。卫淑芝在担任“数学、金融贯通试点班”F1407103班班主任期间,对学习成绩居后的同学从不放弃,使整个班级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集体,班级所有同学都收到了直升研究生录取通知。

师名片

韩东: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教书育人奖集体一等奖(教学团队类)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建忠: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统计系支部书记。

孙祝岭: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王桂兰: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卫淑芝: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肖柳青: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熊德文: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数学科学学院 教师工作部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