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金课
【金课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
【课程负责人】
李铸国
【开课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名师名片】
李铸国,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上海市激光制造与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一等奖、凯源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教学成果特等奖等教学荣誉。负责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建设,主持编译并在国内外出版《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全英文教材,指导学生荣获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团队成员】
团队由董杰教授、王晓东教授、疏达教授、郭正洪副教授、何国教授、郭强教授、Kolan Madhav Reddy 副教授、沈忱副教授、朱彦彦讲师等一线教师组成,团队成员均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与教学领域具有影响力。王晓东教授获上海交通大学“卓越”教学奖、烛光奖一等奖、教书育人奖二等奖;董杰教授获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烛光奖励计划”一等奖;郭正洪副教授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奖、烛光奖、优秀教材奖、教书育人奖等多项教学成果奖励;郭强教授与 Kolan Madhav Reddy 副教授开展全英文课程教学,受到学生广泛好评。
【课程介绍】
“材料科学基础”于上世纪60年代由徐祖耀院士开设并编写国内首本《金属学原理》教材,首批列入上海交通大学“一类课程”建设项目;1997年列入“211工程”子项目“金属学教学实验室基地”进行重点建设;1999年被确定为上海市普通高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进入新世纪,蔡珣教授和戎詠华教授负责该课程的团队建设及教材建设,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同年11月在上海市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的体系中,出版了胡賡祥教授和蔡珣教授主编的《材料科学基础》教材第1版;2002年该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2003年入选上海市精品课程和首批国家精品课程;2011年实行课程责任教授制,推动新一轮教学改革;2019年5月首次在中国大学 MOOC 网站运行线上课程;2020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21年李铸国教授主持编译了全英文版教材《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并在国内外出版发行,同年《材料科学基础》第3版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2023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材料科学基础》教材除本校使用外,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云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和上海大学等全国二、三十所院校均使用该教材,深受校内外师生欢迎。
本课程以新的视角厘清教学内容、更新教案,构建融会贯通大材料的共性理论知识体系。明确“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以显微组织及其演化特征为主线,以微观、介观和宏观三个尺度的视角讲解为进阶,从教材中涉及的繁杂知识点中重新规划,形成精干的教学大纲,构建横向融会贯通和纵向阶梯递进的理论知识体系,增强对其他课程的支撑作用。同时,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艰难整合,打通中英文教材界限,分享并整合英文班和中文班的教学特长。目前除了授课语言不同,教学团队在对标国际先进和融入交大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已对两类班级形成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案、授课模式和要求。
本课程已实现线上线下相辅相成的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教育相融合,重建课程生态。教学团队通力合作,率先建成向全国公开的中国大学 MOOC 在线课程并顺利运行,结合学校主推的 Canvas 平台,真正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有机融合、课前课后学生主动学习、课堂知识内化的全新课程生态。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实现在有限教学时间内,重要知识点的内化,增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课程团队重实践求创新,打造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课程实践教学平台,真正达到课程知识与实践结合、实践与科研结合、科研与产业结合的初衷,将强大的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从而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专业基础的理解和引导学生对材料科学事业的兴趣。此外,本课程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建成“材料综合实验”中国大学 MOOC 在线课程,实现了一些流程较复杂,技巧性较强的实验的在线学习,使学生在具体操作时能快速掌握要领,领会到实验本质,大幅提高实验的效率和获得感。
课程团队探索课程思政策略,建立了一套价值引领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作为专业课,教学团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出与专业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最终实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示范课程,实现育人的协同效应。为此,教学团队与具有材料专业背景的思政教师联合,重新构建了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大纲。通过总领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导向,激发学生热爱材料科学专业,鼓励学生报效国家材料事业,引导学生勇攀材料科学高峰。2023年,本课程被上海交通大学认定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