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金课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姚君喜: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

交大金课

01.png

金课名称】 

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

授课教师】 

姚君喜

开课学院

媒体与传播学院

名师名片

姚君喜,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中文系本科、新闻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复旦大学美学博士、传播学博士后。上海交大“中国视觉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大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专家,“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主持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研究”等项目10余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奖,首届晨星青年学者SMC奖励,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奖”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烛光奖”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第四届 “凯原十佳”教师。出版专著《西方传播思想史》《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他者的镜像:外籍留学生媒介使用与中国文化认同》《中国发展传播学》《社会转型传播学》《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等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团队成员

李晓静、席涛、阎峰、禹卫华等

微信图片_20230516155242.jpg

课程介绍

03.png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已深深地嵌入人们的生活,真正成为人的延伸。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日渐式微,在信息革命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发展,社交媒体、智慧媒体等各类不同的媒介形式不断占据人们的生活空间。在“数据”的海洋中,算法推荐、信息茧房、群体极化、真相反转等现象如影随形,人们拥抱数据,但又深受其苦。无疑,媒体技术的创新,使得人类文明一次次迈上新的台阶。但是,面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全面媒介化,是喜还是悲?是利还是弊?媒介如何影响人们的社会、文化和生活,这是需要不断思考和追问的问题,对此,“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课程立足于相关理论,探讨媒介与社会、文化的内在关系。

“媒介批评”是现代传播学的重要分支,是对传播媒介本身进行批评性研究。媒介批评研究基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大众传播活动及其媒介为主要研究对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传媒业的不断发展,“媒介化社会”和“社会化媒介”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媒介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媒介、信息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反思性探究,这是媒介批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简言之,媒介批评就是立足于批判的价值立场对媒介活动及其产品和传播观念进行研究。明确的价值立场和反思性批判是媒介批评的本质和主要方法取向。

“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课程,立足于批判理论的价值立场、传播观念和理论背景,对大众传播活动的政治经济机制、媒介机构和从业者、媒介的基本形态、媒介产品、媒介文本内容,以及媒介受众等所进行的理论观察、分析、评价等批判性反思活动。

“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课程的学术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主要有以下视角:(1)意识形态理论视角。(2)文化批判理论视角。(3)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4)文本分析理论视角。包括话语分析、结构主义、叙事学、解释学、读者理论等。(6)社会责任理论视角。(7)全球化及信息不平衡流动视角。(8)技术主义批判视角。(9)女性主义批判视角。

教务处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