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党史故事

综合性学科布局

交大党史故事

交通大学自20世纪30年代起形成融理、工、管于一体的学科布局。经过50年代的院系调整和西迁,上海交大学科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1961年归属国防科委领导以来,学校又演变为以机电为基础、以造船为中心的重点国防工业大学。然而,许多干部教师都认为,工程技术离不开科学之源,而科学的发展又需遵循“分则深,深则通,通则合”之路。1977年12月上任的六机部部长柴树藩,也主张把上海交大建成为综合性理工科大学,造就一批有创造性、主动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基于全校上下一致的认识,1978年4月制定的《上海交通大学发展规划》正式提出建设“世界上第一流的综合性理工科大学”的目标,并以此统领全校学科建设工作。

1977年全国恢复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时,上海交大设有25个工科类专业和7个研究室。大部分专业仍是传统的老专业,虽然历史悠久、基础雄厚,但基本上沿袭了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后形成的专业体系,以产品(或工艺)为对象来设置专业,学科面较窄,教学内容陈旧。学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经国防工办、六机部、教育部、国家计委等上级部门批准,从1979年起采用“积极慎重,逐步过渡”的办法,实施“以学科为基础办大专业”的调整方案,即以相同或相近学科的工程大类为基础,将原设置的25个专业合并为12个大专业,改变了以产品为对象的专业设置格局,实现了“基础厚、专业面宽、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专业体系。在专业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加强系科建设,积极调整学科布局。

01  1980年代初,学校招生宣传册对于系科设置的简介.jpg

1980年代初,学校招生宣传册对于系科设置的简介

理科是基础,没有坚实的理科,工科建设就失去了支撑,只有理工结合才能相互依托,相得益彰。1978年以后,学校根据“以工养理、以理促工、理工结合”的原则,恢复建立应用数学系、应用物理系和工程力学系,1979年又重建应用化学系,在全国工科院校中较早地恢复理科,创造理工结合的环境和条件。

02  1978年,应用数学系在基础部数学教研室的基础上恢复建系。图为1978年访美期间,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为交大新建应用数学系建言献策.jpg

1978年,应用数学系在基础部数学教研室的基础上恢复建系。图为1978年访美期间,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为交大新建应用数学系建言献策。

倡导和增设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1983年起,根据《上海交通大学重点学科发展规划》,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能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应用科学和管理科学等8个领域内确定37个重点发展学科,其中新建立的学科达1/3,从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科研经费等方面重点投资、重点扶持、重点建设。在高科技领域有选择地建设一批学科专业或方向,诸如生物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光纤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新型材料等。

03  《上海交通大学重点学科发展规划简介》(1983年)【校档:永久-0910】_副本.jpg

《上海交通大学重点学科发展规划简介》(1983年)

充分发挥传统学科专业基础雄厚的优势,从拓展学术领域、结合新兴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更新,推进学科的综合、渗透、交叉发展。机械、电机、造船专业是交大有基础的老学科,1981年和1984年全校先后获准设立15个博士点,有11个集中在这些学科中。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将造船工程扩大为船舶及海洋工程;把计算机辅助设计、柔性加工系统等引入机械制造专业,建立机器人学科,推动机械与电子一体化发展;把传统力学和声学结合起来,发展成一门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振动冲击噪声新兴学科;将电工、电子类专业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信息电子上去,等等。这些措施使原本拥有优势的传统学科在新时期焕发生机,老树开新花。

04  1978年,船舶制造系的专业范围从原来的造船工程扩展到船舶及海洋工程,系名相应更改为船舶及海洋工程系。图为该系学部委员杨槱在实验室。_副本.jpg

1978年,船舶制造系的专业范围从原来的造船工程扩展到船舶及海洋工程,系名相应更改为船舶及海洋工程系。图为该系学部委员杨槱在实验室。

1978年,船舶制造系更名为船舶及海洋工程系,船舶动力系更名为动力机械工程系,热加工系更名为材料科学及工程系(1988年分为材料科学系、材料工程系),机械制造系更名为机械工程系,另有1975年建立的精密仪器系。1985年,重建土木建筑工程系,新建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同一年,以电工及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为基础,成立电子电工学院,1989年又更名为电子信息学院,下设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电子工程系。1987年,与水利电力部联合办学,成立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学院,下设电力工程系、电机工程系、能源工程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至1991年,全校共有工科类2个学院、15个系。

05  1978年,电力电机系和电子计算机系合并为电工及计算机科学系;1985年该系与电子工程系合并成立电子电工学院。图为电工及计算机系主任、学部委员张钟俊(中)与中年教师讨论计算程序。_副本.jpg

1978年,电力电机系和电子计算机系合并为电工及计算机科学系;1985年该系与电子工程系合并成立电子电工学院。图为电工及计算机系主任、学部委员张钟俊(中)与中年教师讨论计算程序。

注意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之间的渗透与综合,恢复理、工、管相结合的学科布局。1979年4月,学校恢复建立工业管理系,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重建管理学院,下设工业管理系、决策科学系、工业外贸系,1988年又增设旅馆管理系。重建初期,学院便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模式和优良资源,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从1984年起,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德国康茨坦斯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举办各类经济管理培训班30多期,先后为上海市及邻近省市政府部门、企业界培训管理人才约1300人。

06  1984年6月12日,上海交大举行管理学院成立大会,标志着学校恢复理工管相结合的学科布局_副本.jpg

1984年6月12日,上海交大举行管理学院成立大会,标志着学校恢复理工管相结合的学科布局

顺应新时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高度融合的发展趋势,积极创建人文社会学科。1979年新建科技外语系。1981年成立文学艺术学科办公室,下设汉语、美术、音乐、人才学4个研究室,聘请沪上著名艺术家关良、瞿维、刘旦宅等担任教研室主任或艺术顾问。1985年,正式建立社会科学及工程系、文学艺术系、体育系,迈出了文科建设步伐,为全校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十余年来,学校通过实施“理工结合、文理渗透,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改造传统学科,努力促进新老学科结合”的方针,基本完成了由船、机、电学科为主的工科大学转向以理、工、管学科为主,兼有人文社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发展的战略调整,为今日学校创建“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盛懿、孙萍、欧七斤、章玲苓:《三个世纪的跨越——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二版。

孙萍
档案文博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