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党史故事

“老交大教学传统”的故事

交大党史故事

1961年9月15日,中共中央批准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教六十条”),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58年以来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一系列调整关系、稳定工作秩序、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性的政策和具体规定。“高教六十条”的颁发,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在执行“高教六十条”的过程中,上海交通大学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稳步推进。学校认真开展教学质量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师生们的宝贵意见,对老交大教学传统进行了提炼总结。

什么是老交大教学传统?其文字表述为“门槛高、基础厚、要求严”,这在交大师生员工、校友以及社会上已广为流传。20世纪50年代后期,交通大学副教务长张鸿教授首次将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为“门槛高、基础厚、要求严”9个字。1957年4月,高等教育部部长杨秀峰在北京召开的“研究学制改革问题”座谈会上,肯定了交大的教学传统。他说:“要保证交大不但有六十年的历史,而且有六百年的历史”,“要保持‘老交大传统’,就要发挥老教师的主导作用”。

01  副教务长、二级教授张鸿_副本.png

副教务长、二级教授张鸿

1961年上海交大划归国防科委领导后,1962年初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在听取“二弹一箭”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的意见时,有专家发言说,老交大的毕业学生基础厚,物理是“霸王课”;老交大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学得不好就要淘汰;老交大的“门槛”很高,考进交大很不容易等。

当时,国防科委有关部门领导对正在北京开会的上海交大教务处负责人范祖德说了上述情况,并要他回校后调查交大教学方面的好传统。于是,学校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连开3次老教师座谈会,最后以教务处名义整理出一篇题为《关于老交大教学特点》的报告,上报国防科委。基于当时“左”的环境,报告将老交大传统“门槛高、基础厚、要求严”写成“老交大的教学特点”。

1962年10月,国防科委向所属各院校印发《关于学习老交通大学有益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工作的通报》,并抄送教育部。老交大传统就此被推向了全国。

02  1962年,国防科委向所属各院校印发《关于学习老交通大学有益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工作的通报》_副本.jpg

1962年,国防科委向所属各院校印发《关于学习老交通大学有益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工作的通报》

20世纪60年代,老交大教学传统真正落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主要是通过贯彻执行“高教六十条”并在实践中归纳总结和实施上海交大“教学十七条”来实现的。

1961年“高教六十条”公布下达后,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领会其精神。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原则,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强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基础理论课程的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切实保证学生学好基础课、练好基本功;发挥各系与各教研组对教学工作的领导作用,开展教学法研究,贯彻“加强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训练)”“劳逸结合”“因材施教”“勤俭办学”等原则。

1964年,学校对以上这些稳定教学秩序、调整教学工作的措施加以总结,并吸收新中国成立后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形成了《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教学工作中若干具体问题的暂行规定》(简称“教学十七条”)。其主要内容有:“理论联系实际”“少而精”“学到手”是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教学计划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必须严肃认真地贯彻执行;加强教学第一线、稳定教学任务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之一;教研室应充分发挥对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作用。该文件还对讲课、习题课、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测试、考试和考查等各个教学环节,以及教师职责、学生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成为这一时期学校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03  工程画教研组蔡有常教授给学生讲解“立体相贯线”的画法_副本.jpg

工程画教研组蔡有常教授给学生讲解“立体相贯线”的画法

04  物理教研组周铭教授刻制高精度光栅,充实教学设备_副本.jpg

物理教研组周铭教授刻制高精度光栅,充实教学设备

通过实施“教学十七条”,教师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和学生身上,教学效果突出,学校教学秩序的整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取得显著成绩。学校一贯把好招生关,严肃认真地挑选政治思想好、学业成绩好、身体健康的学生入学。特别与新中国成立前相比,有相当一批家境贫寒的优秀学生跨入了交通大学这所全国知名学府。据招生统计显示,1962年在上海市和8个省招收900名新生,平均录取率为11.3∶1;1963年浙江省招生录取率达19.84∶1。

对学生的培养紧紧扣住“基础厚”的教学传统不放。1962年,国防科委批复同意上海交大恢复基础课教学部,负责一年级教学工作,并将数理化等基础课教学组织统一集中起来管理。学校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基础,讲解时要突出重点;注意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能力;增加习题实验,注重对学生平时的基本训练。除此之外,许多教师还有意识地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贯彻到各个教学环节,加强教学、实验、实习内容与生产技术的联系;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到教学中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专门人才,这为“基础厚”的教学传统增添了新的内涵。

对学生在学习上的要求则尤为严格,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和升留级制度的执行。学校规定每学期考试2门到4门,不及格者可补考2次,补考后只要有一门主课或仍有3门副课不及格者则令其留级,最多只能留级2次;一学期有4门不及格者不得参加补考,由校长令其退学。当年的主课“流体力学”就因课程难、要求严而被学生称为“留级力学”;“结构力学”被称为“结棍力学”(上海话“结棍”是“厉害”之意)。

在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下,学生们都能集中精力读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蔚然成风。他们热爱专业、刻苦钻研,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被同学们自发地称呼为“小先生”“活字典”“小教授”“一只鼎”(上海话“了不起”的意思)。

05  校园中学生自发组织的学习小组_副本.jpg

校园中学生自发组织的学习小组

无标题.png

学生在图书馆阅览室自修

据船舶制造系校友回忆,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去科学会堂听学术报告,同学们看到与会的专家学者大多白发苍苍,听到专家介绍说: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轮“东风号”,因主机不过关而长期停靠在码头,不能下海远航。大家感慨万千……“海洋是我们的,我们是海洋的主人!”全体学生立志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面貌、振兴中国造船事业而努力学习。

“实现雄心壮志,还需今朝努力!”“为革命不怕纪律严,为事业不怕生活苦,为国家不怕事业难,为人民不怕父母劝。”“千红万紫满园花,英雄儿女走天下,双手能改乾坤貌,祖国到处是我家。”这都是20世纪60年代交大学子精神面貌的生动写照。

来源:盛懿、孙萍、欧七斤:《三个世纪的跨越——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孙萍
档案文博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