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党史故事

上海交大的定名和转型为国防工业大学

交大党史故事

195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别独立建校,定名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谢邦治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彭康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01  谢邦治(1959年至1962年任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兼校长,后任驻保加利亚等国大使、司法部副部长、中央纪委委员)_副本.jpg

谢邦治(1959年至1962年任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兼校长,后任驻保加利亚等国大使、司法部副部长、中央纪委委员)

1961年2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空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和西北工业大学共7所高等院校划归国防科委直接领导,同时受教育部及当地党委领导。国防科委主管上海交大的任务、方向、规模、科研、基建、干部、保密;教育部主管教学业务,上海市委主管政治思想和日常事务。

国防科委和教育部进一步明确:上海交大的任务主要是为国防工业服务,以造船为中心,军用为主,过渡时期军民兼顾;学校规模定为在校学生8000人,设置28个专业。

1961年4月4日,负责国防科技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元帅接见谢邦治、余仁、邓旭初、朱麟五等上海交大领导及教授代表,对上海交大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要求:

学校很大了,已经有一万多人了,规模不要太大,主要是提高质量问题。

以军用舰艇为主,还要军民兼顾……为国防服务在科学技术上要求高了,这样对交大提高会快一些。火箭和船舶联在一起为海军服务。

学校培养目标是为国防工业生产,为军用造船培养设计、研究工程师。海军自己有军事学校,加上交大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海军就完备了。

聂荣臻的一席话,点出了上海交大应如何为国防建设服务、教学科研主要抓什么等几个关键问题,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

02  聂荣臻元帅.jpg

聂荣臻元帅

国防科委、海军及有关部门遵循聂荣臻讲话精神,关心学校的发展,从政治上、业务上给予全面指导和大力支持。海军先后调拨一条退役潜水艇和一艘快艇给交大,停在黄浦江上,供教学实习及科学研究使用。还下拨一批仪器设备,给学校有关专业的实验室。

学校依据“以军用造船为主,兼顾民用,同时设置部分舰艇用导弹专业”的原则,积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国防建设的需求,决心把上海交大建设成一所为现代化国防事业服务的国防工业大学。

上海交大在专业学科和教学科研的发展方向上进行重大调整。调整后全校设船舶制造系、船舶动力机械系、工程物理系、无线电工程系、工程力学系、船舶电机工程系、冶金系、机械制造系、机车系9个系及所属32个专业,师生及教学设备也有相应的归属。贯彻国防科委有关规定,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确定“培养又红又专、身体健康的国防科学研究和国防工业的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此同时,还适当保留了一批民用专业,对于非国防工业的专业教师予以妥善安置。

03  1963年4月,国防科委副主任张爱萍(右三)来校视察科研工作.jpg

1963年4月,国防科委副主任张爱萍(右三)来校视察科研工作

上海交大在国防科委的直接领导下,建立起教学、科研与国防工业的紧密联系,为学校在高精尖学科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从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工程技术干部和承担重大国防科研任务两方面,为新中国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据不完全统计,1961年至1970年,上海交大向国家输送本科毕业生11620名,其中分配至国防部门工作的有616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3%。

早在1956年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学校积极承担国家及地方重点科研项目,也有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1958年,在钱学森的直接指导下,上海筹建从事尖端科学技术研究的上海机电研究院。交大船舶动力系副主任王希季教授受命担任研究院总工程师,教师潘先觉任首枚探空火箭主任工程师,研究院还从交大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了一批专业骨干参加研制。1960年2月19日,新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枚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滨海地带成功发射。消息传开后,引起中央高度重视。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彭真先后来上海参观。5月28日,毛泽东在参观并听取潘先觉汇报时,详细了解了火箭的设计研制经过、技术性能、各部组件名称及功用等,他问潘先觉“哪个大学毕业的?”“上海交通大学。”毛泽东说:“啊,交通大学!是不是那个学生会自己开火车到南京请愿的交通大学?”潘先觉点点头:“是的。”毛泽东紧接着问:“那你是学火车的,还是学火箭的?”“交通大学有火箭专业吗?”他风趣地说道:“你们能把这枚火箭自力更生发射成功,也就是火箭大学研究院毕业。” 

04  1960年5月28日,毛泽东在上海新技术展览会观看我国首枚探空火箭实体,听取主任工程师潘先觉(前排右二)的介绍_副本.jpg

1960年5月28日,毛泽东在上海新技术展览会观看我国首枚探空火箭实体,听取主任工程师潘先觉(前排右二)的介绍

前一日,即1960年5月27日晚8时,毛泽东还观看了上海交大在上海市四新展览会上展出的气垫船模型。1960年初春,学校抽调部分教师和四年级学生100多人,集中进行设计并试制水上气垫船。5月初,JT号气垫船研制成功,被运到黄浦江上游进行水上试飞并获得成功。4吨多重的船体凌空浮起,悬浮高度4~5厘米,前进速度达40码。后根据上海市委、市科委指示,学校制作气垫船模型到上海科技馆展出,这就是毛泽东参观时看到的模型。毛泽东仔细询问了气垫船的性能等,并说:“你们的气垫船很好,但能不能飞得更高一些?”

05  1960年,工程力学系教师何友声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艘气垫船_副本.jpg

1960年,工程力学系教师何友声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艘气垫船

1961年至1965年期间,上海交大进一步确定科学研究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1963年承接国家十年规划任务、国家任务、地方任务、协作任务和自选课题37项,国防科委下达的任务26项,另外还有国防尖端任务、为国民经济服务和基础理论研究任务等课题,并与42个研究单位,51个工厂、企业建有密切的协作关系。1964年,承担国家十年规划任务和国家任务27项,国防科委下达的任务8项。

1962年4月30日,党中央正式任命谢邦治为中国驻保加利亚特命全权大使,免去其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校长之职。1963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任命,刘述周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1964年7月,经上海市委同意,余仁任党委代理书记。

06  刘述周(1963年至1965年任上海交大校长,后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和副主席)_副本.jpg

刘述周(1963年至1965年任上海交大校长,后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和副主席)

07  余仁(1964年至1966年任上海交大党委代理书记,后任华东化工学院党委书记)_副本.jpg

余仁(1964年至1966年任上海交大党委代理书记,后任华东化工学院党委书记)

来源:盛懿、孙萍、欧七斤:《三个世纪的跨越——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孙萍
档案文博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