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党史故事

彭康说“要为国家多培养几个钱学森”

交大党史故事

1952年2月,经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批复,正式建立中共交通大学委员会,以李培南为书记。学校实行党委领导。同年9月23日,华东教育部提名彭康任交通大学校长。11月15日,毛泽东签署彭康任交大校长的任命书。1953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批复彭康任交大党委书记。在彭康未到校前,由李培南代理党委书记和校长职务。

李培南(1905~1993),江苏沛县人,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是党和军队优秀的党务工作和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华东局党校原第二副校长。主持交大工作期间,领导了学校的思想改造运动、院系调整和学习苏联进行全面教学改革。1953年7月彭康到校任职后,李培南仍回华东局党校任副校长、党委书记。后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晚年他追忆说:“在交大的20个月,回忆起来,是很值得纪念的。”

图1  党委书记、代理校长李培南_副本.jpg

党委书记、代理校长李培南

彭康(1901~1968),江西萍乡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鹿儿岛第七高等专科学校和京都帝国大学(即后来的京都大学)哲学系。1927年回国投身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二三十年代沪上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先后翻译恩格斯《费尔巴哈论》、马克思《法兰西唯物论史》、普列汉诺夫《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等经典哲学著作。1930年,彭康等与鲁迅一道发起成立左翼作家联盟(即左联)。不久彭康被捕,先后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和苏州反省院,在狱中组织难友进行抗争。1937年获释出狱后即走上抗日战争的第一线,在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及后来的解放区历任党政领导职务,主持宣传、文教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任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山东省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主任兼华东大学校长。1952年作为中央文化教育考察团副团长出访东欧七国,以半年多的时间系统考察了苏联和东欧的高等教育。1953年7月正式到交大任职,直至1968年3月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彭康在交通大学及西安交通大学职掌校务达15年之久。

图2  党委书记、校长彭康_副本.jpg

党委书记、校长彭康

彭康是一位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哲学家、教育家。数十年的教育生涯使其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懂得运用唯物辩证法及按照教育规律开展学校工作。他的办学箴言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就是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师资队伍”。他认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在他出任交大党委书记和校长期间,坚持实事求是,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体系,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完善院系和学科体系,制订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促进交大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图3  学校领导彭康(左七)等与在校工作的苏联专家合影_副本.jpg

学校领导彭康(左七)等与在校工作的苏联专家合影

彭康到交大任职之际,正当学校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全面开展教学改革。他积极倡导学习苏联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尊重来校工作的苏联专家提出的建议。鉴于一度出现改革要求过高过急,彭康在校务委员会常委会上提出某些课程缓开、程度较差的学生免修俄文等建议。他指出苏联大学是5年制,而我国大学是4年制,运用苏联教材、制订教学计划时既要积极学习借鉴,又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求全体教师集体备课,对课程内容进行适量缩减,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和接受能力来传授,以提高课堂效率。当他发现学生健康水平有所下降时,便果断地中止“六节一贯制”(即一个上午连上六节课,然后吃中饭;一周共排三十六节课)的试验,对学生作息时间作了调整。他十分尊重陈大燮、张鸿、钟兆琳、赵富鑫等资深教授的教学和管理经验,要求教务等部门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制订出适合校情的“四年教学规划”。通过一边实践、一边改革、一边调整,彭康不断检验并总结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学习苏联经验,还要很好总结运用我国过去的教学经验,特别是老解放区的教学经验”,注意“发扬老交大的优良教学传统”,并希望教师、干部要“领会苏联教学经验的思想性”。

图4  彭康参加教师集体备课(新上院700号)_副本.jpg

彭康参加教师集体备课(新上院700号)

交通大学优良办学传统之一是“基础厚”,彭康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他一直强调学生到学校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最基本的东西——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他常说“先打基础,再建高楼”“只有在学得博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专”。1954年,交大成立一年级办公室和二年级办公室,其后合并创建基础课程部,其主要任务是加强一、二年级学生的基础理论课教学。长期在基础部工作的赵富鑫教授回忆道:“每次我们向彭康汇报工作,他不仅从原则上予以指导,而且常在具体工作上加以帮助。……有一天晚上,我正在为学生答疑,彭康来到答疑室听我答疑。这对一个学校的负责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彭康十分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他说“教学质量不高,关键在于教师的水平”。他认为教育事业要代代相传,必须重视发挥老教师作用,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合,结成师徒关系,造就尊重老教师、爱护青年教师,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良好风气。1955年夏,彭康在交通大学首届党员代表大会上作报告强调指出,学校工作总的方针是“面向教学、面向学生”。他还经常在校园中走走,到学生宿舍、食堂、实验室看看,与师生员工聊聊,对干部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图5  1955年1月,彭康在中共交通大学首届党员大会上作报告_副本_副本.jpg

1955年1月,彭康在中共交通大学首届党员大会上作报告

彭康一贯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他明确提出:“交大应多培养几个像钱学森那样的大科学家,这就是最大的政治,也是对国家的最大贡献。”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质量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要求全校师生把钱学森作为学习的楷模,希望学校能不断培养出像钱学森那样的杰出人才。这一人才培养观是彭康办学理念的一大特色,也成为全体交大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广大教师都本着必须对学生全面负责的态度,认真教学,努力争取“要为国家多培养几个钱学森”。交大始终保持高水平、严要求的育人标准,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

图6  彭康(第二排中)与校篮球队在一起_副本_副本.jpg

彭康(第二排中)与校篮球队在一起

来源:盛懿、孙萍、欧七斤:《三个世纪的跨越——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孙萍
档案文博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