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党史故事

黎明前的舆论宣传战

交大党史故事

人民解放战争在走向胜利,学生们渴望了解战争的真相,交大党总支采取公开和秘密相结合的方法,专门成立了宣传分支领导该项工作,放手发动各种力量开展大规模宣传工作。学生会学术股既属学生会领导,又属宣传分支领导,参加工作的前后有100多人。他们用出版书刊、油印宣传册子、美术画、广播、壁报、歌舞等各种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解放战争的形势和我党的政策。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交大生活》和“每日新闻”。

02.jpg

学生争相阅读“每日新闻”

在上院二楼有一间小阁楼,从中可以俯瞰一楼小礼堂的全景。交大学生自治会学术组就在这个神秘的小阁楼里创办了《交大生活》周刊,并使它成为交大地下党直接领导的重要宣传喉舌。阁楼的门经常关闭着,只有内部成员才能凭钥匙进出。《交大生活》除了报道本校重大事件和其他动态外,主要用于报道全国大、中学校的进步学生运动。当时国民党当局多方阻挠上海学联活动,而这份《交大生活》就成为各校互通信息的重要渠道。编委想尽办法从各种渠道获得各类进步刊物作为《交大生活》的资料来源,如香港进步报纸《华商报》、党秘密出版的《群众》等刊物。《交大生活》不断揭露国民党当局迫害学生的情况,并发表评论和社论,其影响也从校内扩展到社会,在短短的时间内从毛边纸油印件发展为八开四版白报纸铅印,发行量也从400份发展到5000份。

03.png

《交大生活》(第39期),刊名由程孝刚校长题写

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李宗仁“代理”。2月,为了配合宣传中国共产党八项和谈条件,在宣传分支委汪康时等的领导下,学生党员吴德琛边学边写,很快编出1万多字的《黎明前的号角》,他们冒着被敌人发现的风险,秘密印刷,通过公开或秘密渠道,共发行1万份。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及储能、南模、南洋等中学专门由联络员来取,在学生中发挥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04.jpg

交大学生自治会编印的《黎明前的号角》宣传册

1949年2—3月间,接到上级党组织的指示,需要刻印一批秘密文件,史霄雯、向昕等三位地下党员和新青联会员,利用凌晨人们都已熟睡的时间刻印这批秘密文件。为了隐蔽,他们用棉被把宿舍的窗子和门上的气窗堵住,万一窗外和走廊有人走过,也不至于发现室内的光线或声音。他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共刻印《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毛泽东同志论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等著作和文章,每次刻印300-400份,累计份数超过1000份。由地下党派来的单线联系的同志取走,转交给支部,分发给有关同志,再秘密分送。有时还在学生联谊馆门口设置一个自动售书摊和收款箱,学生们在这里能买到一些刻印的秘密材料。

05.jpg

史霄雯烈士及其使用过用于印刷革命宣传刊物和传单的手推油印机

除《交大生活》外,学生自治会学术股还创办“每日新闻社”,主要任务是通过用大字报和广播的形式向校园内外的师生员工传播解放战争的胜利捷报和宣传党中央新华社电讯,传播解放区的声音。“每日新闻社”直属宣传分支部领导,无公开的社长、副社长。党内由俞济祥负责,除极个别的不得不公开身份外,如自治会学术股史霄雯,播音员魏瑚,其余基本上都是秘密状态。它的消息来源:有当地的外国报纸,如《字林西报》;也有所谓中间势力的报纸,如《大公报》等;还有中共中央新华社广播,它的记录新闻逐步成为“每日新闻”的编辑指导,成为新闻的重点。

由于斗争形势复杂,学生们的活动隐蔽而严密,有分工有合作,共产党员俞济祥、张奇班、林语伦、鲁祥麟等人都曾在执信西斋轮流于每天深夜秘密收听和记录新华社电讯,并整理成稿,放在桌上,第二天清晨由俞济祥取走,互不接头,让敌人摸不到底。为防止人员集中而易于暴露,编辑和出版工作由七个班级轮流负责。每天黎明开始工作,擅长外文的搞翻译摘录,擅长中文的从事编辑,擅长书法的负责抄写成大字报,在上课以前张贴在容闳堂旁学生会联谊馆的墙壁上。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需要增加军政形势的分析、预测,以及精确的军事形势图,就改成由固定的学生编辑。为避免暴露,每期由党分支部更换学生在人群掩护中张贴。在“每日新闻”专栏前,从早到晚,围满了人,有校内的师生、员工、也有闻讯赶来的各校学生,甚至还有附近工人、职员及社会人士。不少学生还一字一句地大声朗读,激动地指点、议论着。

06.jpg

执信西斋

1949年2月后,为顺应形势要求,“每日新闻”改为每天两版,上午版为大字报和广播,下午版为广播。学生自治会广播员魏瑚清脆、圆润的声音,通过“九头鸟”(由九个小喇叭组成的一个特大高音喇叭),传遍整个校园,甚至附近的居民都能听到。每日新闻广播时间,正是新华社电台在西柏坡的播音时间,学生就将短波收音机搬到播音室,调整频率,收音机喇叭对准播音话筒,当“九头鸟”里响起新华社电台的开播曲《兄妹开荒》时,学生们既惊讶又高兴,但心中都有数,谁也不问歌曲从哪儿来。4月21日,“每日新闻”收到毛泽东、朱德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命令》全文,在联谊馆刊出的同时,魏瑚在联谊馆外的草坪上用“九头鸟”反复广播若干遍,其中虽曾遭到特务学生龚瑞的干扰,并抢夺话筒,但在学生的保护下魏瑚坚持播完全文。由于九头鸟广播每天准时进行,音量大,传输远,不仅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到学校附近静听,几乎成了上海当时一个公开的红色广播台。直到“四·二六”大逮捕,“九头鸟”才结束广播。这样学生既听广播,又看“每日新闻”,交大学生会还办“每日文摘”“每日报道”,内容丰富、新鲜。同时还将宣传资料编好后,另外组织学生刻印成宣传品,秘密地传单式地在校内广为散发,扩大宣传范围和效果。

07.jpg

“九头鸟”装置

为了造成更大的宣传声势,“美术社”配合“每日新闻”,更形象地向群众宣传,每天画一幅漫画。主要将《群众》杂志(在香港出版)上刊登的讽刺美国与蒋介石的漫画进行复制,编辑成一系列的画面,张贴出来供大家阅览。其中不乏,酷似蒋介石的形象——光头加小胡子,学生们看了都拍手叫好。

08.png

1947年叶菲发表在《群众》第19期上的漫画《蒋介石——纸老虎!》

总之,通过交大生活出版社编印《交大生活》小报;“每日新闻社”每天传播新华社等进步媒体的解放战争捷报;联合壁报社以墙报形式进行宣传;社团联合图书馆出借进步书刊;美术社以美术形式宣传;晨社以教唱教跳革命歌舞开展文娱活动;秘密宣传小组以秘密刻印宣传品等等宣传途径和形式,开展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使全校师生为之振奋,为交大附近学校的学生甚至居民,敲响了黎明前的钟声。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交大校园成为传播红色声音的阵地,国民党当局十分害怕,惊呼:“交通大学简直成了‘共匪’统治区了!”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民主堡垒: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1925-1949)》,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盛懿
何菲(编辑)
档案文博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