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之星

李锦红:做直通学生心灵的“造桥师”

——记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服务一等奖获得者、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李锦红

服务之星

李锦红.jpg

服务格言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学生工作就是要通过用心、细心,在管理服务中彰显独特的“引力”

■把学生工作视为人生最伟大的事业,把扶持引导青年学子的成长视为自己最大的责任

“锦红姐”是国务学院学生们中间广为流传的一个称呼,也是每一位国务毕业生关于交大记忆的重要组成元素。2013年,李锦红从一名兼职辅导员成为交大思政教师、国务学院团委书记,在先后十年从事学生工作的时光里,她始终守初心、担使命,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信念和目标,用自己的精勤奋斗和无私奉献与学院和学生共同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了直通学生心灵的“造桥师”,架起了一座座学生与自己之间的桥梁、与专业之间的桥梁、与祖国之间的桥梁;管理有章法、服务有温度,助力一批批国务学子加油蓄力、成就梦想。

架起学生与自己之间的桥梁

李锦红认为,只有真正融入学生生活,融管理于服务之中,才能真正架起学生与自己的桥梁,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在她眼里,学生就是一切,婚礼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回到学生身边,急性肠胃炎还坚持带学生军训,彻夜守护学生打点滴……润物细无声中,一个永不停转的思政教师走进了一个个学生的心里,潜移默化地浸润着他们的成长。

  从入职伊始,她就昼夜不分地与学生“绑”在了一起,习惯了24小时开着手机,家庭电话向学生公开。“古丽”在维吾尔族语言中是“花”的意思,李锦红的学生中就有一位名叫“古丽”的新疆女孩。先是刚入大学成绩跟不上,大一上学期就拿到了退学警告,后是自己被查出囊肿即将面临上万的医药费而且对未来的生育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接踵而来的不幸使这个笑起来像“古丽”一样的女孩脸上布满了愁云与憔悴。面对无助的泪眼,李锦红紧紧握住她的手只说了一句话“坚强一点,有老师和你一起面对!”李锦红自费带着学生到更好的医院确诊,安慰古丽及古丽的家长,为这个内心恐惧的学生送去暖暖的正能量。

困难面前,她总是与学生“黏”在一起。无论何时,只要学生有困难,一个电话、一个微信,她都会在第一时间出现。2017年清明假期,李锦红在去市区看望家人的路上接到闵行派出所电话,被告知学院有位学生出车祸并查出醉驾。好端端一个学生为什么会醉驾呢?李锦红来到看守室,看到学生默不作声,瑟瑟发抖,双手来回搓弄。她赶紧跑到外面的便利店为学生买来水和暖呼呼的热包子,细心了解事情的经过并不断安抚学生被恐惧情绪裹挟着的心。了解事情的大致经过之后,李锦红马上与学生家长联系,为身在东北农村的家长买了飞机票,并在凌晨2点多钟到浦东机场将家长接到派出所,与家长一起帮学生渡过难关。为了让家长休息好,应对接下来的繁琐流程,李锦红陪着学生在看守室一待就是一夜,学生也终于向她袒露心扉告知发生醉驾的真正原因。如果一个学生濒临绝境,只要拉一把就能回归正途,她就愿意尽百分之百的力量去尝试。她带着家长在法院、派出所奔跑,陈述学生情况与认错态度,最终法院考虑到学生的确事发有因并非故意,本着挽救学生的态度没有对学生起诉。目前这个学生已经顺利毕业,在工作上岗位兢兢业业,逢年过节也总是记得发个简短祝福给这位曾经带他走出困境的“大姐姐”。

架起学生与专业之间的桥梁

李锦红用智慧将她的育人梦与学生的成才梦紧密链接,在工作中总是有“新点子”,善于破解难题,拓展平台,架起学生与专业之间的桥梁,为学生的学术成长保驾护航。

她善于打造贯通式工作平台,助力学生科技创新新高度。文科院系的大学生科创如何在以理工科见长的交大脱颖而出,成为李锦红担任学院团委书记时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与领导、前辈们的讨教以及自我的探索与实践,她在深刻领会校团委“以科技类社团培育前段土壤,以科技创新工作室整合中端载体,以科技类比赛完善后端支撑”贯通式科创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与学院专业教师通力合作加大对“以赛带学”科创孵化环节的投入力度,每年推动数百人次学生参加世界大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全球大学生精英论坛、国际高校暨两岸精英论坛等国内外大型专业论坛或竞赛,覆盖到了几乎所有本科生;同时,还积极主动承办上海交通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博士生论坛、研究生精品论坛以及大学生城市治理案例挑战大赛。

学院已经连续三届推出交大唯一文科作品参加全国“挑战杯”大赛。2014年学院“上海老年打工族群体现状扫描”团队,更是斩获了学校第一个全国“挑战杯”社科组一等奖,《新民晚报》对课题研究成果的报道更是引起了社会对老年打工族群体的关注热潮;2017年学院“空巢青年”项目先后荣获上海市挑战杯特等奖,全国第十五届“挑战杯”科创竞赛二等奖,助力交大挑战杯四连冠。2019年学院“外卖食品包装垃圾:治理之困与破局之道” 项目先后荣获上海市挑战杯特等奖,全国第十五届“挑战杯”科创竞赛二等奖,以青年学子的智慧帮助上海把垃圾分的更细、更好。全国大学生城市治理案例挑战大赛已经连续举办5届,2019年共有60多所高校300多名学子报名参赛,正式成为上海市“世界城市日”面对全国青年学子的活动之一,为同学们提供了参与城市治理“模拟演练”的舞台。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向上海交通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发来贺信及祝贺视频。古特雷斯先生在贺信中表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尤为重要,肯定与赞扬了年轻学子通过模联活动参与全球治理的行动,激励全球青年人为了世界更好的未来做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她还善于依托校地合作,垫起学生社会实践新高度。学院团委与徐汇区委组织部合作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徐汇区社会管理实践基地。该基地已经成功合作12年,基地的合作模式于2014年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基地的每一项课题研究均由区校双方分别遴选一位理论造诣较深的学院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政府官员担任指导老师,与学生共同商定课题研究计划、开展调研讨论,直到形成研究成果,同时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前往徐汇区各委办局挂职锻炼。课题的开展为高校优秀大学生搭建了了解社会、学以致用的平台。另外,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学院的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杰青等专业教师们纷纷担任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结合社会热点、国际时事拟定具有学院学科特色的社会实践主题,带领学生们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每年学院都有多个社会实践项目荣获上海市知行杯、三下乡等重要奖项。 

架起学生与祖国之间的桥梁

李锦红不忘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用心、细心在工作中彰显独特的“引力”,团结和凝聚一届届学生成长,架起学生与祖国之间的桥梁。

国务学院下设行政管理、政治学、国际关系等专业,由于专业特性,学生的报国意愿与政治意识都很强,超过九成都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针对这一特点,李锦红注重发挥党建工作对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通过打造“学生党员成长链”,把质量提升融入学生入党启蒙、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发展教育的各个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引导他们在向党组织靠拢的不同阶段,都能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家国情怀。另外,李锦红坚持“以心换心、精准引导”理念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在她细微入至的工作下,学院已经连续四年涌现热血青年携笔从戎、保家卫国,学院也因此多次荣获上海交通大学征兵贡献一等奖。学院2011级本科生、2014年入伍的大学生士兵蒋光明在入伍期间先后给李锦红写了两封信。其中的一句话“学校如母亲,温暖柔和;军营如父亲,刚毅炽烈。享受了这两种大爱,一生无憾!”已成为交大征兵宣传的标志性话语,成为交大学子征兵入伍的动力之源。2016年退伍之后,蒋光明同学在她的鼓励下,获评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几年来,在李锦红的学生中,每年都有优秀学子投身西部计划,赴云南、内蒙古支教,每年在毕业后选择为国效力,赴基层公务员、选调生单位及国家重点行业就业的学生更是占到了学院就业总人数60%以上,这些数据的背后都是她春风化雨般的工作在支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远大理想已经成为李锦红所带学生们的集体名片。而每每收到这些校友们的明信片和来信,总是她最开心、最骄傲的时刻。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作为交大一名普通的思政教师,李锦红把学生工作视为人生最伟大的事业,把扶持引导青年学子的成长视为自己最大的责任。无论学生群体如何变化,她都将秉承初心、坚持不懈,以饱满的心态做事、以满腔的热情工作,为“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个人简介

李锦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她先后荣获上海交大“思政之星”、上海市优秀共青团干部、上海交大优秀思政教师(连续5年)、徐汇区优秀征兵个人等多项荣誉,并以第二完成人身份积极参与了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2018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网络育人)等课题。

国务学院 新闻中心 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