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之星

冯希平:三十余载的坚守与创新

——记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服务一等奖获奖者、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冯希平

服务之星

冯希平.jpg 

服务格言

■敬业爱岗,三十余年坚守岗位。

■教书育人,桃李芬芳遍布华夏。

■孜孜以求,勇攀医学教育新高峰。

冯希平是奋战在医疗临床一线的一名老兵,从成为医生的第一天起,“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誓言就印刻在他心间,成为他工作的源泉和动力。他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孜孜不倦,希望学生成功成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时,他还是口腔教学团队的“领头羊”,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新口腔教学实践,引领口腔医学院的教学工作始终走在前列。

自参加工作以来,冯希平一直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至今已任教33年。先后担任多个教研室主任,2006年起担任口腔医学院副院长,2014年起担任口腔医学院和九院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负责两个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在任上,负责两个学院的教学规划、课程安排、规章制度、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和发展以及两个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完成2018年教育部组织的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评估,对口腔教学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不忘初心,坚持教学一线辛勤耕耘

在目前重视医疗和科研的大背景下,冯希平仍不忘初心,坚持在教学一线默默耕耘。医学教育的学生培养时间漫长,各种学制纷繁复杂,要求也各不相同。无论是本科生课程还是研究生教学,冯希平都选择亲自站上课堂,面对面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并且,根据长短学制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特点,逐一制定教学计划,每学年都组织教研室教师修订教学大纲,根据最近的科研和临床进展,调整教学内容。既保留了经典的口腔医学知识,也加入了前沿新知,拓展学生的视野。

在承担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和口腔预防教学工作之外,他仍然抽出时间,投入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中。先后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多项,如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项目“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上海交大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上海市口腔人力资源调查和预测”,“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口腔规划课程”等;近五年来,发表教学论文6篇;主编或参编专著和教学参考书30余部,尤其是担任国家十三五本科教学规划教材《口腔预防医学》主编和专科医师培养规划教材《口腔预防医学》主编;连续多年参与编写口腔执业医师(助理)考试指南,担任副主编。

敢于创新,打造口腔医学精品课程

面对口腔医学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和病人对口腔医生要求的提高,传统口腔预防医学课程已难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口腔预防医学人才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学科独立教学,学生思维方式固化,相关知识无法融会贯通,不利于综合思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受限;专注书本教育,理论与临床分段明显,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本的学习”,与常规灌输式的学习不同,这种学习模式以问题为先,“先问题,后学习”,非常适合医学教育。冯希平在负责口腔医学院教学工作时,大力推广这种教学模式,组织各个教研室,根据新模式重新整合课程。从此,交大医学院的口腔医学教育再也不是根据单独的学科设立,而且进行模块化学习,从一个医疗问题为引导,串联多个相关学科内容,这种模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对教师而言,更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多次组织不同学科老师研究模块如何设立,课程如何重组,教学时间怎样调整。组织口腔医学院教师赴外交流考察,学习了解这种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从初期对国外教学的模仿开始,逐步融入我国的教育特色。

他率先在口腔预防医学中推行整合式课程,将以往分别授课的口腔预防医学与口腔流行病学、口腔统计学重新组合,形成一门新的《口腔预防医学》整合课程。同时配合以新的教学方法:以疾病为导向,探索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增加PBL教学时数,提升学生临床思辨能力;以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增加进入社区开展预防保健的教学时数,提高学生实际开展口腔预防工作的能力;并将新的《口腔预防医学》课程以慕课的形式向全国推广。这种以整合课程为抓手,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理念在口腔医学院得到认可,并被推广至整个口腔医学院。2013年《口腔预防医学》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和上海市重点课程,包括口腔预防医学在内的这项成果获得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度教学成果特等奖、校长奖、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为此,他做出了关键的贡献。

克服困难,创建口腔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口腔健康已被国家确定为2030全民健康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预防队伍将起决定作用,培养胜任新时期口腔预防任务的医生责任重大。口腔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了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具有奉献精神、具备在社区开展口腔保健工作能力的口腔医生。以往在口腔预防医学课程设置中,理论知识占绝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弱。为解决这个问题,冯希平老师在对《口腔预防医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大力提升了实践操作比重,尤其是社会实践操作的比重,使理论课时数与实践课时数1:1;增加学生社区口腔预防实践的机会,专门在学校附近设立社区口腔保健基地,为此每年提供50万元维持该基地的运作,提供学生学习社区保健知识的机会;增加在小学校、幼儿园和社区做口腔保健的实习内容,如氟化物使用、窝沟封闭术、龋齿充填、口腔健康检查等;组织学生在社区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参加9.20爱牙日活动,编写科普文章。从实践中提高学生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提升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奉献精神。由于这方面的贡献,2010年冯希平老师获得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 

立足发展,推动实验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口腔医学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无论是最基础的麻醉缝合,还是步骤复杂的根管治疗,都需要进行多次上手练习,才能有所提高,单纯依靠理论学习或者临床观摩,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口腔医学生的实践操作只能在仿真头模上练习,然后再在病人身上操作。这种仿真头模-真实病人的二段式练习模式由于缺乏中间的过渡阶段,常常给学生临床实践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得一些学生陷入了不敢做和不做又无法提高技巧的矛盾。同时,在医疗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临床带教老师也承担了较大的风险,一些老师在放手学生实践和避免医疗纠纷中左右摇摆。

冯希平老师针对这种情况,努力打造仿真头模-情景模拟-真实病人三段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开辟口腔情景教学实训室,设置了15个与真实口腔诊室相同的实践训练室,模拟真实的口腔诊室环境。在模拟真实口腔诊室中开设口腔检查、感染控制、设备维护、健康教育、医患沟通等课程,使学生的临床操作练习在仿真头模到真实病人之间达到无缝衔接,为临床实践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为规范口腔学生临床操作技术,大胆引进新技术,设立口腔虚拟实训室,安装20台最具现代化的口腔虚拟实训仪器,学生的操作轨迹被实时记录在仪器中,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记录进行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记录的数据对比和调整自己的操作,使实验室内的操作练习更有的放矢。为此,冯希平老师负责的项目“虚拟仿真3D根管预备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获得2018年教育部国家首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上海交大口腔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在2018年被评为“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三十余年从医之路,冯希平全心竭力解除患者病痛,践行自己许下的医学誓言;三十余年为师之道,他积极投身口腔教学事业,呵护着一代又一代口腔医师的成长。

个人简介

冯希平,口腔预防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口腔预防医学课程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曾任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和九院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先后荣获部级、市级和校级教育成果奖,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荣誉,上海市卫生局“百人计划”,上海市育才奖,享国务院特殊津贴,第十、第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委员。

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新闻中心 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