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之星

戚建鸿:潜心文博设计,打造交大亮丽的文化名片

记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服务奖二等奖获得者、钱学森图书馆设计总监戚建鸿

服务之星

微信图片_20180711091015.jpg

【服务格言】

■ 全情投入,追求卓越。

■ 立足岗位勤耕耘、心底无私天地宽。

■ 用艺术语言讴歌交大精神,以默默坚守奉献学校文化建设。

2016年11月的一天,阳光正好,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一间办公室里,馆领导受学校委托将一份“从教30年荣誉证书”颁给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师。颁证仪式虽然简单朴素,但在接过证书的那一刻,老教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这30年来的一幕幕……自1985年起,他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在党委宣传部美术设计室、档案馆、校史博物馆陈列设计室、钱学森图书馆筹建办陈展设计组担任设计师,2011年12月起担任钱学森图书馆陈展部副部长兼设计总监。30年来,他日以继夜、不辞辛劳,在学校的文博设计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年,更因为资深的工作经历和丰富的设计经验,成为了同事们口中的“老法师”。他就是钱学森图书馆设计总监戚建鸿。

徜徉在交大百廿校园中,从交大百年遗迹景点到史霄雯、穆汉祥烈士陵园,从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到校史博物馆,从赵朱木兰陈列馆到数字校史博物馆,从钱学森图书馆到李政道图书馆,无不留下了他主持、参与艺术设计的印迹。作为一名老交大人,他始终奋斗在学校文化建设的第一线,也为自己能够与学校发展一路同行而深感自豪。

一枝一叶总关情

自进入学校之后,戚建鸿就始终致力于用艺术语言来彰显与讴歌交大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交大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1999年,他参与规划改造的史霄雯、穆汉祥烈士陵园,如今已成为交大徐汇校园庄严遗迹,受到众人瞻仰。2004年,由他设计的交大徐汇校区南洋公学建筑构件遗迹景点,也已成为广大校友返校寻根必到之处。交大校史博物馆第二展厅、闵行校区赵朱木兰陈列馆……这些遍布交大校园的文化场馆和景点,无不浸润着戚建鸿老师的点滴心血。他的辛勤付出,并不为别的,只因为他热爱设计工作,更热爱交大,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交大变得更美好,一直是他最大的兴趣与荣誉所在。

2003年,戚建鸿老师受学校指派从宣传部调入到档案馆,参与董浩云航运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总体负责航运馆一楼中国航海船运史的展览设计。经过深入学习和潜心钻研,他根据大纲内容,综合空间结构、观众流向、船史重点、场景再现、互动设施、船模摆设、多媒体设置、彩立面安排等众多要素提出了展览设计方案。该方案得到船业专家辛元欧教授和董浩云之女的赞赏,并很快定稿落地,付诸实施。在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建成开幕式上,董浩云先生之子、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对航运馆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董浩云航运博物馆的建成,也为我校与香港董氏航运集团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学校将徐汇校区中院命名为董浩云楼,应董浩云之女邀请,戚建鸿再一次受命对董浩云楼门墙匾牌、命名等进行设计,并得到实施,这是对戚建鸿参与设计董浩云航运博物馆的认可,也是对他设计能力的信任。

十四载默默坚守

作为钱学森图书馆的建馆“元老”,戚建鸿早在2003年就以骨干身份参与到钱馆的筹建工作之中。十四年来,钱学森图书馆历经筹建、开馆、运行建设至今,他始终与钱馆一起,坚守着这一方文博阵地。

彼时刚刚立项建设的钱馆,一切都只停留在理念,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戚建鸿与筹建时期仅有的几位同事,以创业之姿一路摸索前进。通过7年的潜心钻研,他们先后走访钱老学习、工作过的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搜集展览线索;奔赴日本多家博物馆以及爱知世博馆学习、了解当今世界最新展览动向;深入钱老祖籍地、故居及其工作过的航天基地、风洞研究基地等收集建馆第一手资料;拜会专家,讨论钱馆选址,确定陈展设计、艺术定位,编制展览形式设计需求报告等。尤其是在筹建后期,展览大纲基本确定,他与同事们多次到钱老在北京的故居蹲点,提炼与钱老相关的设计元素,征集文物、家具、书籍并经编目、打包后押车运往上海。他仆仆往返于上海、北京之间,凡十余次之多。

2010年6月,钱馆建设正式奠基。建设力度的提升,使得筹建指挥部运转加快。在参与到紧张的文物征集工作的同时,戚建鸿还义不容辞地与大家一起投入到抢救性的口述历史采访工作中去,先后采访钱老家属、身边工作人员以及航天领域老专家达30余人,包括蒋英、蒋华、钱永刚、王永志、戚发轫、孙家栋、任新民、屠守锷、王希季等,为展览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作为钱馆建设指挥部陈列设计艺术代表,他需要对展览的艺术效果进行全方位的定位与把关。经他提出,钱馆序厅内墙采用天然石材而非涂料装饰,从而更能从艺术效果上体现展览主题;圆厅放映手段由在狭长玻璃幕墙加幕布改为采用天然白砂岩投射宽银幕的投影方式......钱馆后期建设是一场硬仗,既要紧赶工程进度,又要保证艺术效果,加班是常态。繁重忙碌的筹建工作,让他无暇顾及其他。病重的老人、家庭的埋怨,让他深深自责。但一想到钱馆刻不容缓的工程进度,他只能收起心中的歉疚,拿起电脑继续赶往办公室。那一刻,对他而言,保证钱馆按时建成,胜过一切,他只能舍小家顾大家。

2012年12月11日钱学森图书馆正式建成开放,戚建鸿担任陈列展览部副部长兼设计总监,全面负责各类展览设计制作工作。六年来,在他的主持、指导下,钱馆先后举办“思源 飞天——逐梦苍穹的交大人”“钱学森的道德风范”“钱学森与上海航天”“逐梦苍穹——交大走出来的航天人”“叱咤风云——中国风云气象卫星”等专题展览20余场,组织赴北京、成都、武汉、昆明等7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巡展。先后参与组织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俄罗斯科学会堂举办的钱学森专题海外展。2016年开馆五周年纪念之际,他还牵头完成了钱馆基本陈展改造工程,改造面积近1000平方米,占整个展区面积四分之一。今天的钱馆,凭借展览频出、活动丰富,累计进馆参观人数达100万余人次,已走在高校博物馆的前列。

六个月全情投入

2014年6月,戚建鸿受命担任李政道图书馆筹建指挥部艺术总监一职,工作重心从钱馆转移到李馆建设。因为参与过钱馆建设,他对博物馆的艺术设计更有经验,也更有信心。艺术设计,只有全情投入,纵深潜入,总体把控,才会有更多的灵感,更完美的创意。每一天,戚建鸿都是第一个从徐汇赶到闵行办公室的人,更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他与指挥部筹建工作人员、设计师、施工主管一起谋划展览布局,指导设计与施工细节,对主雕塑、主题油画、“格”字浮雕、展览空间、立面、多媒体、场景再现与灯光氛围等每一个环节认真审核,做到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对李政道图书馆几处场景还原的创意设计与实施,是他最为得意的作品。李政道先生在纽约期间曾向国内寄发大量推荐信,推荐有志青年远渡美国求学,培养国内紧缺人才。为生动再现李政道牵线搭桥培养祖国优秀人才的这段历史,戚建鸿经多方考证、认真构思,提出场景还原的设计方案:在繁华的纽约摩天大楼街景一角,陈旧的地砖上两只蓝色邮筒被李政道先生的推荐信塞得满满当当,邮筒入口处大量溢出的推荐信像“龙卷风”般地向上扶摇、升腾,弥漫空中,在灯光的映射下,信件忽明忽暗、闪闪发光将整个顶部铺满。方案最终落地,这种写实、浪漫、夸张的表现手法,令无数观众动容;针对李政道先生获得诺贝尔奖这一历史时刻,他提出了设计方案:观众站在诺贝尔颁奖仪式现场二楼观礼台上,两边绛红色丝绒帷幔低垂,神圣而庄严,一楼舞台上诺贝尔颁奖仪式正在举行……。音乐结束,颁奖典礼开始。诺贝尔评委会主席致词之后,物理学评委会主席宣布物理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先后从瑞典国王手里接过奖章和证书……场景高度还原了颁奖仪式现场所带来的强烈现场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历史事件与艺术设计的精妙结合,此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完美融合。

正是因为戚建鸿和筹建组同仁的共同努力、潜心攻关、娴熟的创意设计,保证了李政道图书馆的艺术水准。李馆也由此成为上海交通大学校园又一座新地标和交大师生的精神家园。2014年12月28日,在李政道图书馆落成仪式上,李政道先生长子李中清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叶铭汉院士、台湾东华大学校长吴茂昆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翁以登教授以及时任上海交大校长的张杰院士等参加了开馆仪式,并对李馆的艺术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从意气风发,到鬓染霜白……32年似弹指而过。如今,每每走在交大校园,无论是跨越三个世纪的徐汇校区,还是建成三十周年的闵行校区,戚建鸿总是喜欢带着相机,一路拍摄那恢弘的钱馆、崭新的李馆、精致的航运馆、厚重的老图书馆,还有史霄雯、穆汉祥烈士陵园,交大百年遗迹景点等等都一一记录下来,百看不厌。这一处处校园风景,不仅承载着122年交大文脉,更记录着一位老交大人32年来对美好的不懈追求、对工作的无私付出和对学校的深切热爱。

【个人简介】

戚建鸿,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陈列展览部副部长兼设计总监。在他任职钱馆展览设计与艺术总监期间,钱馆展览共获得三次上海市陈列展览精品奖。他在交大工作30多年,荣获4次年终考核优秀,2次荣获钱学森图书馆馆长奖,荣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学校管理服务奖二等奖。

钱学森图书馆 教师工作部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