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

张健:百炼成钢 用教学技术为教与学保驾护航

党员风采

他是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的一名党员干部,在教学技术服务与支撑的基层岗位上,他默默耕耘、乐于奉献、踏实奋斗、勇于担当,出色完成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他用自己坚实的步伐印证了无悔的青春,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一名优秀青年党员的风采。他就是张健,中心全体员工心目中百炼成钢的一名技术骨干。

铢积寸累业务精湛

张健自2002年进校工作的这十二年,正值我国教育信息化高速深化发展时期,中心的各项业务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的浪潮中蓄势待发。张健响应中心发展需要,沉下心来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多媒体教室的深化建设中,甘于从最基础最繁琐的工作做起,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升级和故障检修维护、投影功放无线话筒等输入输出设备的安装调试,公共教学楼多媒体教室的网络架构等等,他都刻苦钻研亲历亲为,每间多媒体教室的状况他都捻熟于心,可以说每一个多媒体教室诞生或改进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在闵行徐汇两校区九座公共教学大楼时常可以看到他奔波忙碌的身影。这十二年来多媒体教室从最初的几十间发展到如今全校507间,从单点集控到多点集控,从本地化管理到网络化全覆盖的管理,并成为上海市高校中拥有多媒体教室数量最多和技术水平最高的高校之一,无一不倾注着他的辛勤汗水。   

交大视频网的设计开发、标准化考场的设计方案和实施、全自动录播教室和课程中心平台的应用推广,从软件编码硬件测评到信息化方案设计实施,张健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在教育技术这一多学科交叉领域向复合型应用人才迈进。从上海交通大学最基层工作的磨练到承担校内重大项目,工作中的历练使张健一步步被培养成部门的中坚力量和业务骨干,他和中心团队一起先后出色完成了学校的“十五”、“十一五”,“211工程”一、二、三期和“985”项目教学楼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别人都艳羡高校老师假期多,而对于张健来说,自工作以来的寒暑假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信息化资源建设和升级的校内重大工程,别人都戏称他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他坦然处之,他时常说既然工作交给了他,他就要尽心尽力的完成好,无怨无悔。   

润物无声服务教学

每个清晨的六点,天色微明,张健就已经从远在闸北区的家中出发,在早上第一节课前赶至交大闵行校区,保障协调监督各个教学大楼多媒体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当师生八点钟走进多媒体教室进行一天教与学的活动时,计算机和投影等多媒体系统已经提前开启,话筒的电池已经充满电等待使用,如果有什么需求,可拨打8000号这个熟悉的号码,如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只要用手机扫描教室的二维码就可以快速对多媒体教室进行评分,提交上课过程中故障和问题以及意见和建议。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服务,可能很少被注意到。作为一个技术服务部门的人员,张健经常把“设备自动服务主动”的理念传递给中心同事,他说不能小看这些看似琐碎基础的工作,能把它做到极致,你的工作就会变得很不简单。站在师生的立场,永远为师生着想,这是作为教学技术支持人员的工作职责。张健克服路远和孩子年幼的困难,每天提前到校,这需要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毅力和更多的坚持。   

古道热肠无私奉献

自张健担任中心工会主席以来,为大家服务成为了他工作的另一重心。同事退休精心举办简朴又温情的欢送仪式,有同事患病或者家庭变故,为了不耽误工作,他都会抽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前去探视,中心员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在中心用房紧张的情况下,他积极获取中心支持,开辟出教工小家,让工作地点十分分散的中心员工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共同交流的地方,增强了员工们的凝聚力。   

张健是中心的教育技术应用室业务骨干,也是大家心目中的技术专家和热心肠,大家遇到需要商讨的技术难题,都会第一个想到他,他总是很有耐心和热心的为大家答疑解惑。为了帮助室成员能够快速的处理技术问题少走弯路,他自建网络平台,记录平时工作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和宝贵经验与大家共享,累计近四百条。在技术应用室自主开发交大视频平台的过程中,他组织部署,对应用室的成员编写代码做质量控制,不断加强团队技术力量的提升,他对技术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得到了大家的敬佩,并成为了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党员他还积极响应报名参加了校红十字会的无偿献血活动,助人为乐。中心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出现。   

在技术支持和保障的平凡岗位上,张健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但他一直保持谦逊的态度,兢兢业业、潜心钻研、不断进取。他代表着那群不为人所熟知却一直在默默奉献的服务工作者群体,为教学和学习做好坚实的后盾。 

 

邵晶晶
郝大魁
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