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风采巡礼

[迎党代会]凯原法学院党委:凝心聚力谋新时代党建,守正创新促高质量发展

党建风采巡礼

——教育部第四轮法学一级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连续两年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法学排名中跻身世界50强(中国大陆高校排名第一),连续九年进入QS世界大学法学学科百强。

——培养和凝聚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其中:教育部社科委员1人、法学教指委委员1人。12人次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重要人才计划,20余人次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和上海市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为推进依法治国贡献交大智慧。极地与深海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正式成为国际海底管理局观察员,实现了我国在此席位“零”的突破。近三年获国家社科重大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获奖73项;2本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国家海洋战略与权益研究基地连续两年入选政法类智库专业影响力前十位。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探索党员院领导兼任教工党支部书记,调整优化教工党支部设置,突出党员发展质量,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院党委和教工三支部顺利入选“双创培育计划”,院党委和教工第二党支部获评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凯原法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9人,在校学生1100余名。党员总计371名,其中教工党员65名,学生党员306名。设6个教工党支部、17个学生党支部。凯原法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主题教育,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全面提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凝心聚力,全面提升组织力和战斗力

党委主动担当作为。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制定学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明确责任分工,切实提高学院班子和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意识和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牢牢抓住党支部、党员两个重点,强化“三会一课”制度,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坚持党员班子成员上党课,及时与党员师生交流思想、掌握思想动态。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学院日常工作中,突出底线思维和红线约束,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风控和监督。学院党委和教工三支部顺利入选“双创培育计划”,院党委和教工第二党支部获评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顺利完成学院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顺利完成中央巡视、校内巡察和整改工作。

20201120_071145_633.jpg

2016年12月,凯原法学院召开第一次党代会

教工支部焕新出发。2019年,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学校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部署,积极完善组织体系,将原有的四个教工党支部设置调整为六个,支部建在学科上,促进专业与行政相融合,实现“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全覆盖,各支部焕发了新的活力,专业老师与行政人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高专业度与强执行力有机结合,教工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为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20201120_071155_986.png

2019年11月,凯原法学院教工第一、第四党支部赴颛桥银都一居开展基层依法治理调研

学生党员优中培优。在党员日常管理和教育中,抓落实、重过程、看实效。强化理论学习,注重发挥示范党支部、学生党员标兵、优秀党员干部和优秀学生党员等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凯原小豸”公众号为主要载体,联动学院系列公众号,打造网络思政矩阵,作为学生价值引领的重要平台。

20201120_071208_885.png

2019年10月,学生党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价值引领,谱写华彩人生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学生党员上“书记第一课”和“毕业生远航教育”党课。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思想引领,近三年来,每年本科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比例均超过50%。扎实做好新生专业教育和毕业生就业引导工作,毕业生到国家重要机关和基层就业的人数逐年上升,博士毕业生学术就业率超过80%。

深入实施《凯原法学院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出台《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构建“大思政”格局。开展“走进人大”、“党员教授面对面”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学院实践育人品牌“上海高校律政精英训练营”获上海市高校法治教育十大特色精品项目。思政育人效果明显,涌现了一批优秀学生典型,连续5年有学生参与西部计划等国家项目,连续6年有学生考取选调生项目,赴中西部地区就业,支援国家建设;学生党员连续11年赴江西九江普法支教;连续3年有学生积极参军入伍,在祖国大地上书写戎装青春。

20201120_071216_942.jpg

2017年12月,博士生党支部赴上海市人大开展“走进人大”主题党日活动

学生立足专业,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走出去”,开展党建专项实践团队暑期社会实践,以学校“共行计划”抓手,与最高人民法院、基层法院与检察院、上海市多家机关事业单位、上海市律师协会等4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外法律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法学实务和学术科研交流,通过“请进来”,邀请法官、检察官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增强法学生的行业情怀和使命感。学院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社会实践重点团队,项目开展深入中西部地区基层单位,探访长三角、珠三角等发展前沿地区,赴非洲调研投资法律环境。

20201120_071224_509.jpg

2019年7月,“肯尼亚吸引外资法律环境评估及改进建议”项目实践团

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5名本科生参军入伍,毛晓同学获得“罗德学者”奖(上海交大学生首次获此殊荣)。多名毕业生进入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世界一流法学院校继续深造。7名毕业生进入全国人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联办等重要部委就职,百余位同学考取各级选调生、法院、检察院等岗位支持地方发展,参与法治建设。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百强社会实践团、上海市“知行杯”学生社会实践一等奖等奖项。自2012年我校开展“上海交通大学优异学士学位论文”(TOP1%)评选活动以来,我院已八次获得此项殊荣,这些奖项是对学院、指导老师以及学生本人成果的肯定,也展现了我院人才培养实效和我院学子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精神风貌,为我院一流专业建设和发展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20201120_071231_414.jpg

近三年,凯原法学院七位重要选调生就职情况

20201120_071239_744.jpg

近三年,凯原法学院五位本科生参军入伍

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学院党委在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坚持引育并举,聚揽贤才;施行办学新策,因材施教;关注国家发展需求,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

坚持引育并举,着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集聚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博士学位教师占97%,具有海外经历的占91%,在海外专业期刊发表一篇以上论文的占50%,师资国际化水平居国内法科院校前列。近五年,引进全职讲席教授4位,特聘、长聘教授各1位,教轨副教授4位。7位教师和1个团队获评上海交大“教书育人”奖、1位教师获评“校长奖”。

20201120_071247_796.jpg

自2017年至今,7位教师和1个团队获评上海交大“教书育人”奖

对接国家需求,坚持法科教学创新改革。顺利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一流本科专业”,坚持小规模精品化。自2020年始,开展“法学+经济学”双学位项目。连续十年举办卓越法律人夏令营,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来自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以及传统法学强校占比91%,司法考试连续多年通过率超过60%。教学成果硕果累累,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3项),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奖8项。线上、线下课程建设成绩斐然,近五年建成国家精品课程3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项,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1项,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项,上海市精品课程8项,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4项,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8项,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11项,校级通识核心优质课程2项。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为推进依法治国贡献交大智慧。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原则,凯原法学院科研项目整体水平居全国前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3项、近三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项;国家级科研奖励数居全国前列,省部级以上科研获奖73项;专著总量高,2本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交大法学》、《亚洲法与社会杂志》(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办刊质量突出,学术品牌与学术影响日益提升;科研经费总量持续显著增长,人均到账科研经费居全国前列;国家海洋战略与权益研究基地连续两年入选政法类智库专业影响力前十位,极地与深海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正式成为国际海底管理局观察员,实现了我国在此席位“零”的突破,为中央及上海相关部门涉海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积极维护我国在深海领域的国家利益。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院、竞争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海洋法研究基地、日本研究中心等平台立足自身学科优势,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在大数据与个人数据保护、转基因食品规制法律体系、人工智能与法律、数字网络空间治理、金融科技与法律等领域,积极布局,占领学术制高点。

20201120_071257_411.jpg

2017年8月,国际海底管理局第23届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极地与深海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获得国际海底管理局观察员席位

20201120_071533_205.jpg

近三年来,凯原法学院教授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项

20201120_071545_839.jpg

2019年6月,亚太欧法学院/研究机构联盟启动仪式

20201120_071552_785.jpg

2019年5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20201120_071558_725.jpg

2018年10月,英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奇勋爵一行访问交大

聚焦内涵,营造“原·聚”氛围

学院党委注重以党建带动文化建设,团结带领学院教工凝心聚力谋发展,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引领的协调发展。成功举办建院15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密切与美国廖凯原基金会协调沟通、顺利签署二期1500万美元捐赠协议。制度文化方面,持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务会议制度和全院大会制度,坚持党政共同负责、教授治学、院务公开、民主管理;精神文化方面,促进不同学科学术思想火花的交流碰撞,提倡创新进取、和谐发展,鼓励求同存异,形成协商共治、务实创新、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形成共同学术追求的价值观,引导教师深化“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20201120_071606_556.jpg

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建院15周年纪念大会暨凯原捐赠项目二期签约仪式

20201120_071615_180.png

2019年秋季学期起,推出法学前沿问题系列讲座

面对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学院党委迅即应对,在妥善安排师生防疫措施外,组织学院精锐师资,开展“疫情与法治”系列公益讲座6次,从国际、国内最新的疫情发展热点事件出发,对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内容翔实严谨,不失法学趣味,很好地引发听众对于疫情与生活中法制的思考。教师在各自领域内,针对疫情中的法制问题思考探索建言献策,学院组织并在官网发布“依法战疫”栏目文章13篇,有效提升了凯原法学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公益影响力。

学院党委不断丰富文化建设内涵,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通过电影党课、普法志愿者活动、法治人物报告会等,纵深推进主题教育的开展,在全院上下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学院党委还联合工会开展丰富活动,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团结互助、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把“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201120_071623_307.jpg

2018年6月,凯原法学院-党委联队获校教职工羽毛球团体赛第一名

20201120_071630_522.jpg

2019年,凯原法学院教工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

20201120_071640_332.jpg

2020年6月,校党委书记杨振斌调研凯原法学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呼唤新文科建设,法学教育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凯原法学院将以第五轮学科评估、“十四五”规划编制、新一轮学科建设为契机,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凯原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