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风采巡礼
[迎党代会]船承卓越建构未来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党建风采巡礼——共和国勋章获得者、201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中国第一台7000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徐芑南院士,中国第一个海防导弹固体发动机总设计师王礼恒院士,“港珠澳大桥”专业护航、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孙钧院士,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茅以升院士,中国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工程教育家张光斗院士……百年荣光、薪火相传,一代代船建人在时代洪流中铿锵前行、弦歌不辍。
——2个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软科世界大学一流学科排名连续五年位居第1,土木工程学科跻身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第27名……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群建设稳步前进。
——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天鲸号”“新海旭”、“海洋石油981”、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龙号”、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科研成绩斐然,学院勇担重任、无私奉献。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动能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办学历史最为悠久、学科力量最为雄厚的学院之一。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党建围绕中心工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学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始终坚持完善管理机制,党委治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始终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为改革发展不断凝聚强大力量;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屡结新果;始终坚持对接国家战略,学科影响力竞争力持续扩大,为交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引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面向时代新要求,学院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的同频共振、互动互构,培养志向远大、责任为先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入推进以价值引领为核心的“四位一体”育人理念。近年新增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和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奖、育才奖等各类市级荣誉30余项;杨槱院士获评上海市教育功臣;刘西拉教授获评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参加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受到习总书记亲切接见;肖龙飞获评2019年上海市“为人、为学、为师”典型;杨建民、刘桦、赵金城、喻国良、胡昊教授当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刘西拉、肖龙飞、蔡国平、杨建民、“理论力学”教学团队荣获校“教书育人奖”一等奖。选优配强学生思政工作队伍,全员育人体系成效显著,2013年以来,本科生深造率保持在65%以上;近七成毕业生投身国家重点行业、关键领域、中西部地区。学院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的比例超过八成,2017年研究生团队获第十五届“挑战杯”特等奖,助力交大第五次捧杯,2018年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019年第十二次获全国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并取得2020年大赛承办权。优秀学生创新成果在各类国家级创新创业比赛中屡获殊荣。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学院紧跟海洋强国、交通强国、“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应用和开发研究,加强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年度科研经费逐年增长,近十年学院科技成果省部级以上获奖百余项,“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求解力学中强非线性问题的同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4000米级深海工程装备水动力学试验能力建设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500米深海观测和取样型ROV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实验技术开发与应用”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深水钻井隔水管涡激振动预报及抑制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降雨诱发堆积体滑坡机理和风险控制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天鲸号”海上大型绞吸挖泥船
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
海龙11000无人缆控潜水器
树立优秀典型,汲取初心力量
爱国之志,中华魂魄;奋斗之行,时代强音。学院现有党支部38个,其中在职教工党支部15个,学生党支部21个,退休党支部2个,共有党员1017名。学院发扬新时代基层党支部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使基层教工党支部真正成为爱国奋斗的坚石、建功立业的堡垒。广大知识分子响应时代号召,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教育强国的伟大事业之中,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争当新时代的奋斗者。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党支部入选教育部首批“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朱惠红获评“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赵伟杰获评“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王嘉松、刘铸永、李欣、陈震、袁敏获评“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海洋工程实验室教工党支部获评“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所教工党支部、流体力学教工党支部获评“上海交通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海洋工程实验室党支部书记肖龙飞教授带领支部在教学科研的各项工作中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2018年入选全国高校首批100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作为教师,他指导学生5次问鼎“挑战杯”特等奖等全国重大科创赛事的最高奖项,指导的学生团队获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领域的最高荣誉“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海洋工程实验室党支部
船舶设计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将爱国落到实处、将立业体现在行动,默默用近20年时间走过了别的国家100多年的发展之路,几代人用实干和智慧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让我国的大型绞吸挖泥船的设计和制造从跟跑到开始领跑世界,并且还带动了整个制造产业的发展,获得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船舶设计研究所教工党支部
水下工程研究所党支部服务国防战略,沉心科研,自主研发的深海装备“海龙11000”ROV(无人缆控潜水器),创造了我国ROV深潜纪录,支部上下继续攻坚克难,向万米深海迈进。为确保项目按照计划完成,支部成员全年无休,疫情期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率先复工,为祖国的深海科技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
水下工程研究所党支部
流体力学教工党支部服务国防战略,齐心攻坚克难,积极参与飞航弹从预研到定型的系列国防科研项目,解决了若干水下发射水动力学关键技术问题。积极参与某型号预研和型号关键技术攻关,承担了相关总体单位委托的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为该重大型号的研制提供了系统性的技术支持,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流体力学教工党支部
交通航运党支部创新形式,将支部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带到专业中、带到实践里。支部同中远海运特运天佑轮党支部在天佑轮抵达北极圈后升起五星红旗、重温入党誓词,更加坚定了爱党爱国、甘于奉献的赤诚之心,进一步提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推动基层党务工作的能力。
交通航运党支部在北极圈内开展支部活动
强化创新发展,焕发基层活力
“把方向”,把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中心组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相关工作。贯彻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全院上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理论大学习,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深化综合改革,聚焦内涵发展”的思想和“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全方位促进学院发展”的中心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推动作用,将政治思想建设的“软实力”转化为学院发展的“硬支撑”,走出一条效率高、活力强的学院治理新路。
院党委书记周薇上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强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构建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交融共振的“立体课堂”。学院党委积极构建以就业引导为牵引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并围绕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强化学生专业认同、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学术志向、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等五个方面制定二十条工作举措,加强对各类学生群体的精准引导,将学院的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充分发挥合力育人作用,引领学生行业报国。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徐芑南院士、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等登上“大师讲坛”,用一生的奉献和对事业的执着诠释船建人爱国报国的情怀,引导各方面育人力量将参与思政的被动需求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内生动力,培养一批能够支撑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家重点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学院师生拜访校友黄旭华院士
院党委书记周薇进行远航教育
学生党支部进行教育与脱贫调研实践
学院师生走访重点行业就业学生
“管大局”,发挥党委总揽学院全局、协调各方力量的核心作用。一方面,党管人才,把党的用人标准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引育并举,凝聚优秀人才,吸引高层次人才入党,学院的骨干教师极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新引进的一大批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党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张璐璐教授也在党组织的号召下,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另一方面,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面对复杂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学院党委强化责任、凝聚力量、迎难而上,带领学院上下做好疫情防控、线上教学、复工复产等各项工作,不仅打赢疫情防控“战争”,而且确保教学、科研两不误,在疫情大考面前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院不是等来的、喊来的,而是脚踏实地拼出来、干出来的。船建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四个服务”为宗旨,牢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勇攀科学高峰、坚持自主创新,加快“船海工程与科学”一流学科群建设,在国家海洋强国、交通强国战略实施中贡献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力量。着力推进育人优先、人才强院、交叉融合、文化引领四大战略,奋力建设学科特色鲜明、学术氛围浓厚、高层次人才汇聚、育人成果突出、治理规范有序、合作开放包容的世界一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