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巡礼
2016年,以承担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统筹决策、协调、推动学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进一步打通创新创业教育链,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和实践载体,拓展创业导师队伍、孵化基金等资源对接,构建高水平创业研究体系。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有所提升,师生整体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创业能力逐步增强,初步形成部分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模式和经验。
十 大 突 出 成 绩
入选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制定、发布《关于承担“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校党委书记姜斯宪参加2016全国双创活动周深圳主会场启动仪式
推进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已入驻280多个创业团队和1000余名创业者,年内项目融资总额突破2.83亿元。
校长张杰随同上海市副市长周波一行调研零号湾
获评全国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指导学生创业团队参与2016“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捧得优胜杯;参与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一金三铜。
第二届“创青春”决赛再创佳绩
与杨浦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推进“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化基地”、“华院数据专业孵化器”、“昂立文化教育孵化基地”三个基地共建。
常务副校长林忠钦代表上海交大与杨浦区签署合作协议并随同上海市副市长周波考察了部分上海交大双创示范项目
与飞马旅、36氪、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会、阿里巴巴、微软加速器、中信重工等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或深度合作。
上海交大与36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与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上海银行共同成立“上海创业研究中心”,完成创业指导精确服务体系、市民创业状况调查2项课题研究。
上海创业研究中心揭牌
集聚261名来自创业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的“创业导师”和“创投导师”,为学校师生和年轻校友创业实践和孵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36氪CEO刘成城、氪空间总裁钟澍等受聘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导师”
建设研究生课程《技术商业化方法与实践》,获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合作项目”立项。
与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创业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签署“创新创业交换生计划”,推进创业教育国际化办学。
四 大 特 色 亮 点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夯实。学校在通识课程中设置“创新创业”模块,并打通各学院培养计划和课程平台,共开设72门创新创业类课程,覆盖3810名学生;招募并培训第六期、第七期“宣怀班”学员94人;举办9期“创新与创业大讲堂”,9场“创业沙龙”研讨会,邀请永和大王创始人、董事长李玉麟、深圳云天励飞联合创始人兼CEO陈宁等知名企业家作嘉宾演讲。
第76期“创新与创业大讲堂”
第七期宣怀班开班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愈发多元。学校主办“Google杯”第十八届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吸引19个院系86个团队300多名学生报名参赛;举办“春季创业训练营”和“Google-SJTU夏季创业训练营”,吸引36支创业团队、120名学生参加;组织2016年“创业企业暑期实习生招聘会”,吸引饿了么、触宝科技、百姓网等68家优秀创业企业来校招聘,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近400个创业见习岗位。
“Google杯”第十八届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颁奖
Google-SJTU夏季创业训练营
创新创业孵化生态逐步完善。学校依据创业项目的发展阶段,形成“创业专项工作室—创业加油站—国家大学科技园/零号湾”分层分类的创业项目孵化体系。对处于计划和创意阶段的创业项目,择优提供“创业专项工作室”;对于初步具备产品或服务的创业项目,提供校园内创业加油站的物理空间支持,使其拥有体验现实商业环境的条件和能力;对于更为成熟的创业项目,提供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零号湾创新创业集聚区的场所支持,使其获得更为全面的孵化支持。
赴“飞马旅”调研考察
上海交大与玉佛禅寺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创业研究能力持续增强。依托“全球创新创业实验室”,特聘20位研究员,积极开展创业领域理论研究和面向高新园区的决策咨询研究;会同超星集团等,共同探索创建“中国创业动态案例库”;以上海创业研究中心为依托,举办上海2016年秋季创业研究论坛,汇聚上海高校创业研究领域20多位专家、学者,对创业理论研究和智库研究等开展交流研讨。
全球创新创业实验室特约研究员聘任暨创业专题研讨会
三 大 理 念 实 践
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相融合。学校深刻认识高校推进双创工作的本质与内涵,始终坚持“面上覆盖,点上突破”分类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指导作用,坚持“教育-实践-孵化”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创新中心建设,支撑新形势下全方位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通过院系与企业创新项目的共同开发和完成,使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创业导师、创投导师参与创业课程的讲授和学生创业实践的指导孵化,共同培养创新创业的未来生力军。
发挥组织优势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创业学院“无形学院、有形运作”的特色,充分发挥了组织优势和平台作用,实现了校内外社会资源的高效整合。以零号湾建设为例,学校与政府、企业共享智力、科技、人才、信息和平台、资源、资本的集聚优势,有效集聚了创业要素、创新人才、孵化主体、功能平台、初创项目、科技研发、四新产业等多种资源,成为高校与地方合作共建创新创业生态园区的新典范。同时,以零号湾为依托,进一步会同闵行区政府,连同东部紫竹国家高新区,打造环交大知识经济圈。
以创业精神办创业教育。作为国内创业教育的先行者,不同于常规专业教育的模式,学校创业学院不仅作为创业教育的内容提供方出现,更是通过平台战略将自身打造成学校、地方政府、业界双创资源聚集的平台。借助各种社会资源,筹集、落实创业学院办公、教学与实践的组织、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师资队伍的建设、创业实验室建设等经费,在发现机会利用资源中实现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
相关阅读:
[2016年成就巡礼]本科人才培养篇:深抓改革促发展,内涵建设添新篇
[2016年成就巡礼]思政工作篇:聚焦立德树人,坚持改革创新
[2016年成就巡礼]研究生工作篇:凝心聚力推进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工作
[2016年成就巡礼]科研工作篇:创新驱动,健康科研
[2016年成就巡礼]文科建设篇:瞄准国家需求,促进学科交叉
[2016年成就巡礼]国际合作篇:主动把握话语权,开拓国际化新局面
[2016年成就巡礼]人才队伍建设篇:聚焦制度激励 加强人文关怀 构建一流人才队伍[图]
[2016年成就巡礼]社会服务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绘出社会服务新蓝图[图]